亂離無處不傷情,況復看碑對古城。路繞寒山人獨去,月臨秋水雁空驚。顏衰重喜歸鄉國,身賤多慚問姓名。今日主人還共醉,應憐世故一儒生。
【箋釋】
[至德] 唐肅宗年號。李僴,不詳。至德年間,盧綸十歲左右,與“顏衰”、“世故”不合。“顏衰重喜歸鄉國,身賤多慚問姓名”,似為大歷初盧綸返鄉國之時。“至德中”三字當系后人誤置。
[顏衰] 言年齡老邁,顏色衰朽。唐白居易《春暖》:“發少嫌巾重,顏衰訝鏡明。”
[世故] 世事變故,變亂。《文選·潘尼〈迎大駕〉》:“世故尚未夷,崤函方崄澀。”張銑注:“世亂未平,崤谷函關之路尚崄澀未通也。”劉禹錫《上杜司徒書》:“豈非遭罹世故,益感其言之至邪!”此處謂遭逢變亂苦難之意。
【輯評】
《唐詩鼓吹評注》卷五郝天挺曰:此歸途感事而作也。首言今當亂離之世,隨在傷情,況對古城而讀殘碑,感世事之興廢,得不益傷懷抱哉?三、四言途中景物。五、六言衰老之年,雖喜歸于鄉國,而貧賤之質,猶慚問其姓名。今者交歸故里,主人與我共醉,應憐亂離世故,我猶為舊日之儒生也。 朱東巖曰:一,先開一筆。二,寫入本題。三、四,雖寫途中景物,“人獨去”,言旅況之凄涼也;“雁空驚”,言時序之驚心也。五、六,一喜一慚,惟衰顏而歸,故喜;惟身賤而歸,故慚。即以起下“共醉”“應憐”之意,寫題中“寄”字耳。
《唐詩鏡》卷三二:四語凄清,六語哀怨,似帶騷情。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一四:“顏衰重喜歸鄉國”,上一詩(《長安春望》)望鄉不還,此時始還。
《一瓢詩話》:盧允言“衰顏重喜歸鄉國”,是自幸語;“身賤多慚問姓名”,是世故語;“估客晝眠知浪靜”,是看他得意語;“舟人夜語覺潮生”,是惟我獨醒語。余因向老無成,最怕人問尊庚幾何,同此可憐。
《網師園唐詩箋》卷一一“身賤多慚問姓名”:人人意中所有,獨能道出。
《小清華園詩談》卷下:以句求韻而尚妥適者……盧允言之“路繞寒山人獨去,月臨秋水雁空驚”……之類是也。
上一篇:《李端公》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和州送人歸復郢》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