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望江南》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江南蝶,斜日一雙雙,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天賦與輕狂。微雨后,薄翅膩煙光。才伴游蜂來小院,又隨飛絮過東墻。長是為花忙。
這首詞通篇歌詠蝴蝶,但又借蝶喻人。詞的開端兩句,敘寫江南的蝴蝶,在斜陽里,一雙雙,接連飛舞。江南是寫地點,素稱江南佳麗地,唐人詩詞中多有歌詠。白居易《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能不憶江南。”韋應(yīng)物詞則說:“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爐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正因江南謂佳麗之地,因而成雙成對的蝶群,才在斜陽之下,猶在奔忙尋花吮蜜。其深層的意思則是喻薄幸的男人。江南、斜日是實地實景,看似無意,實則另有用心。同時也為三、四句的描寫作了鋪墊。三、四兩句采用比興與用典相結(jié)合的手法,刻畫一雙雙蝴蝶的群象與拈花吮蜜的動作。第三句寫蝴蝶的形象,美如全傅粉的何郎。何郎是曹魏時的出名美男子。要了解何郎如何美? 《世說新語·容止》記載:“何平叔(宴)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日,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zhuǎn)蛟然。”于是“傅粉何郎”成了歷史典故。這里正是用這一典故,以傅粉何郎之美喻蝴蝶之色彩美,蝴蝶翅膀上花紋圖案的色彩與通體的絨毛蝶粉,已經(jīng)給人以美感,然而再用傅粉何郎作比,既貼切形象,又極富情韻,愛憐之情自見。第四句寫蝴蝶之行為,透視其神采和品格。作者把它比作晉時偷香的韓壽,這里又是用典作比。韓壽偷香的故事見于《世說新語·惑溺》篇與《晉書·賈充傳》:“韓壽美姿容。賈充辟為司空掾。充少女賈午見而悅之,使侍婢潛通音問,厚相贈結(jié),壽逾垣與之通。午竊充御賜西域奇香贈壽。充僚屬聞其香氣,告于充,充乃考問女之左右,具以狀對。充秘之,遂以女妻壽。”韓壽偷香遂成為男子偷情閨中女子的代言體和典故,古人則又常把女子比喻為花,以花來狀女子貌美。這里作者以韓壽偷香比粉蝶尋花吮花蜜,十分貼切自然,饒有情趣。一個“愛”字,賦出粉蝶之本性,粉蝶的形神逼真。這兩句用典又頗耐人尋味。粉蝶本為無情之物,尋采花蜜是其生存的本能行為,而無偷情竊香之能。啟人疑竇,透出其喻人之痕跡,是寫蝶抑或?qū)懭耍卮鹗且嗟嗳耍@是詠物寄托詩詞的妙處。至此我們會聯(lián)想到那種油頭粉面的男子,在斜陽下,奔忙著尋花問柳,與此群蝶何其相似乃爾!上片歇拍處點出蝶的本性: “天賦與輕狂”。輕狂本是用來寫人輕浮放蕩的行為,沒有專一的愛情。這里是概括粉蝶的本性,同時又是喻人,準(zhǔn)確而形象。天賦二字含有天賦本性實難改之意。怨恨之情代替了前面愛憐之意。于此煞住上片,浪蝶的形象與本性呼之欲出。浪子的行為與情性也蘊涵其間。
輕狂又開啟下片。下片則著重刻畫其輕狂之行為。過片兩句,寫小雨后,于斜陽煙嵐中的粉蝶形象。與上片描寫不同的是,采用借代手法,著重刻畫粉蝶飛舞時的薄翅。傍晚,微雨過后,夕陽返照,粉蝶又張開雙翅匆匆飛舞,粘著了細(xì)雨的薄翅油粉膩滑,迎著煙嵐,映照生輝。一個“膩”字聯(lián)結(jié)薄翅與煙光兩個詞語,既寫出特定時空中的粉蝶的形象特征,又反映了作者感受。這種體物入微,描寫入神的高超的藝術(shù)手段,令人贊嘆不已。一個油滑光膩的粉蝶形象,其行又是如何呢?接著作者推出兩句: “才伴游蜂來小院,又隨飛絮過東墻。”用以狀粉蝶的輕狂行為,以印證上片結(jié)尾的“輕狂”本性,況且又是天賦難移。古人常常是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體察,賦與蜂、蝶、楊花(飛絮)以人的情性。如狂蜂浪蝶,游蜂戲蝶,水性楊花等,均為輕狂薄行之物。歐陽修在《玉樓春》詞有此描寫:“南園粉蝶能無數(shù),度翠穿紅來復(fù)去,倡條冶葉恣留連,飄蕩輕于花上絮。”“宿粉棲香無定所”、“輕無管系狂無數(shù),水畔花飛風(fēng)里絮”都是此“燕蝶輕狂”,“多情翻卻似無情,贏得百花無限妒。”“算伊渾似薄情郎,去便不來來便去。”物以類聚。游蜂浪蝶相伴,又逐楊花飛絮,穿墻過院,輕狂冶游,居無定處。“才”與“又”的連用,逼進(jìn)一層,群蝶追逐往還,尋花問柳,這與那些放蕩冶游倡家的好色之徒、薄情之人,多么相象。是寫蝶蜂飛絮,但又是喻人。從其行可窺透其情。這是全詞的點染妙處。上片寫其偷香,下片加之薄情,縱情追逐女色之,結(jié)拍處畫龍點睛:“長是為花忙”,既是收束全詞,又照應(yīng)“天賦與輕狂”。蜂、蝶是為花忙,而喻人為女色而忙。
這首詞是借蝶喻人的比興寄托的佳作。詞旨是以粉蝶的輕狂托出眠花宿柳的輕薄男子。兩者事似而切理,用典亦貼切。閨中思婦的眼中景、心中人、感情的愛怨,都渾化在字里行間。作者同情思婦,譴責(zé)薄幸人之思想,也深寓在描寫的意象之中,讓它自然流出。寫境與喻境渾然一體,亦物亦人,自然超妙。可參讀歐陽修《蝶戀花》詞,不過那是直敘,而非借物喻人。
上一篇:《詩經(jīng)·月出》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晏幾道·木蘭花》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