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希孟·練裙帶詩》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我質(zhì)本瑚璉,宗廟供蘋蘩。
一朝嬰禍難,失身戎馬間。
寧當(dāng)血刃死,不作衽席完。
漢上有王猛,江南無謝安。
長號赴洪流,激烈摧心肝。
這是一首烈女詩,作者是宋末貞女韓希孟。她是名門之后,《宋史》記她是北宋名相韓琦的裔孫,丈夫家亦是名門,乃“襄陽賈尚書之子瓊”(《輟耕錄》)。元兵南下,攻至岳陽,其年希孟年方十八,“為卒所掠,將挾以獻(xiàn)其主將。女知必不免,竟赴水死。越三日得其尸,于練裙帶有詩曰:“……”(見《宋史·烈女傳》)上面幾語中所說的詩即這里要鑒賞的《練裙帶詩》。練,綾羅綢緞類高級絲織品。具體指白色的熟絹。一說練指古代的一種喪服。《周禮·春官·大祝》:“付(袝)祥練”。依前說,此詩標(biāo)題的意思是:寫在練裙帶上的詩;依后說,說明此詩不但是寫在練裙帶上,而且這練裙帶是作者韓希孟臨死前穿到身上的喪服的練制裙帶。兩相對比,顯然是后面的說法更有意義更切合實際。
起筆二句交待作者的身份:“我質(zhì)本瑚璉,宗廟供蘋蘩。”瑚璉,都是古代祭禮時盛粟稷的容器,因為貴重,人們常用以比喻門第高貴或才識超眾。作者說自己“質(zhì)本瑚璉”,是指自己是名相的裔孫。蘋蘩,分指水草與白蒿,可食,又可供祭禮用。《詩經(jīng)·召南》中有《采蘋》、《采蘩》二篇。《采蘩》篇解釋說,祭祀時,“公侯夫人,執(zhí)蘩菜以助祭”,后人由此將“蘋蘩”輾轉(zhuǎn)引伸指婚儀。此句意思是說,詩人已在宗廟祭禮之時,如“公侯夫人”般,“執(zhí)繁菜以助祭”,即已舉行過婚儀,成為賈尚書家的兒媳了。此句既強調(diào)自己是“有夫之婦”,又呼應(yīng)前句,進(jìn)一步申明自己是“名門之媳”、“質(zhì)本瑚璉”。這樣就為自己的殉節(jié)殉國壯舉蓄勢張本。
三四五六數(shù)句寫韓氏女一旦為元兵所擄,羞辱蒙身時,寧肯殞身,決不失節(jié)的壯志。“一朝嬰禍難,失身戎馬間”。一朝,一天,指韓希孟為元兵所擄那天。嬰,纏繞系執(zhí),此處可理解為遭到、陷進(jìn)。失身,婦女喪失貞操。韓希孟為元兵所擄,并未甘愿或被迫失節(jié),但她認(rèn)為,只要落入元兵之手,即算失身。“寧當(dāng)血刃死,不作衽席完。”當(dāng),對。衽席,本指臥席,睡眠的鋪席。此指委身元人,為其媵妾。兩句的意思是,寧肯對著帶血的刀劍死去,也不作元人的婢妾恥辱地活著。由于擄掠她的是元兵,詩人所受的恥辱便在個人之外,又染上了一層民族和國家的色彩。
“漢上有王猛,江南無謝安”。漢上,陜西。因漢水源出陜西,故稱陜西為漢上。公元315——394年,氐族苻氏在陜西建立政權(quán)(前秦),定都長安,因而此處的漢上實指前秦。王猛是前秦的名臣,政軍建設(shè)都有令名。秦世祖苻堅執(zhí)政時,他厲精圖治,使前秦雄踞中原虎視江南。苻堅志滿意驕,欲攻江南之東晉,王猛力阻,苻堅方未興兵,求得了國勢之安。王猛死后八年,苻堅興兵南侵,被謝安謝石等率軍打敗,他自己旋即被殺,前秦隨之滅亡。江南,指南北朝時南朝的東晉王朝。謝安是東晉前期的名相,他與王導(dǎo)共佐東晉,使東晉國勢安穩(wěn)。謝安胸懷五車、膽識過人。前秦苻堅率領(lǐng)百萬大軍來犯,他指揮弟侄們從容應(yīng)戰(zhàn)。淝水一仗,便使前秦兵敗國亡,東晉因而聲勢大振。兩國的勝敗,前秦因為失卻了棟梁之材,東晉因為有濟國之士。這兩個典故,本詩反其意而用之:元帝國(漢上)因為有王猛那樣的良臣而強大,宋王朝(江南)因為無謝安那樣的謀臣而滅亡。這兩句詩,從手法上看,能用對偶手法作反襯;從知識上說,能以歷史典故來闡明元興宋亡的本質(zhì)原因。一個弱質(zhì)女子赴水之前,能抑制住個人死生之巨痛,思慮國家衰亡的根本,實屬壓例須眉的巾幗奇女士。
然而,認(rèn)識得再正確也不能回天挽且,不能救作者出失身亡家的痛苦深淵,因而痛定之后,她便下定決心以死殉節(jié),勇赴洪流:“長號赴洪流,激烈摧心肝”。一個尚未得與丈夫暖席幾日的十八歲的新婦便失身于元兵的戎馬之中,丈夫翁姑與國家均不能救之,逼得她只好以赴水自盡來保持自己的貞節(jié),五臟俱焚,肝膽摧烈,無法言語的痛苦是可以想象的,多么凄慘! 多么可悲! 但愿我們這個古老多災(zāi)的華夏民族不再演出這種悲劇,不再遭受這種恥辱!
上一篇:《桃葉·答王團扇歌三首》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王沂孫·綺羅香紅葉》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