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魏晉南北朝·陶徵士誄》簡析
顏延之著,見《文選》,收于《中國歷代散文選》上冊。陶徵士即陶淵明,義熙十四年(418)陶淵明曾被征聘為著作郎,辭不就職,所以稱為“徵士”。顏延之和淵明相知很深,陶死后,作了這篇誄辭。文章分序和誄兩部分。序文敘述了隱居廬山的陶淵明的生平事跡,用精美的文筆,完整地勾畫出淵明的個性、學問方法、家庭生活、出世經過及人生態度,充分體現出陶的率意任真的精神特點。說淵明心地淡泊,治學不標榜師法,作文唯取指達,“在眾不失其寡,處言愈見其默”。雖因“貧病”而出仕,終以“道不偶物”而“棄官從好”,隱居山林,遠離人間,耕種紡織,讀書飲酒。為人簡約曠達,品德節操,“有合謚典”,遂謚為“靖節徵士”。誄文則著重通過對淵明棄官歸隱后的生活景況的描寫,表現陶的樂尚自然的精神境界。并深心追念往日彼此朝夕相處、互相規勸的交情,以發抒作者對淵明的傷悼之意。全篇文辭精美,感情真摯,是篇文情并茂之作,也是研究陶淵明的極可貴的原始資料。
上一篇:《散文·陜北之行》簡析
下一篇:《當代散文作品·難老泉》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