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五單于爭立
【出典】 《漢書》卷九四下《匈奴傳下》:“屠耆單于使日逐王先賢撣兄右奧鞬王為烏藉都尉各二萬騎,屯東方以備呼韓邪單于。……于是呼揭王恐,遂畔去,自立為呼揭單于。右奧鞬王聞之,即自立為車犁單于。……烏藉都尉亦自立為烏藉單于。凡五單于。建平四年,單于上書愿朝五年。……黃門郎揚雄上書諫曰:‘臣聞《六經》之治,貴于未亂……逮至元康、神爵之間,大化神明,鴻恩溥典,而匈奴內亂,五單于爭立,日逐、呼韓邪攜國歸化,扶伏稱臣,然尚羈縻之,計不顓制。’”
【釋義】 漢宣帝元康、神爵年間,匈奴內哄,呼韓邪、呼揭、車犁、烏藉、屠耆五單于爭立。后世用作北方民族首領爭權的典故。
【例句】 新來塞北,傳到真消息:赤地居民無一粒,更五單于爭立。(劉過《清平樂》[新來塞北]2157)這里以“五單于爭立”比擬金統治者發生內哄。
上一篇:典故《五千言》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五城十二樓》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