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元文學的內容·金元雜劇·金雜劇·金雜劇的發展線索
金朝是由女真統治者建立的國家,從金太祖完顏旻建國(1115),到金哀宗為蒙古所滅(1234),歷時一百多年,曾同北、南宋長期對立。女真族為北方游牧民族,文學尚處于歌舞、說唱的階段,對于戲劇本來并不熟悉。而遼朝在與北宋的文化交流中已接受了雜劇,《遼史·樂志》中已記載了宮廷宴樂的雜劇演出:“酒四行,琵琶獨彈。餅、茶、致語。食入,雜劇進?!?sup>①金在滅遼后得遼宮廷教坊樂工,也開始在宮廷宴會上表演雜劇,宋人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二○載宋使許亢宗于宣和七年(1125)往金朝,在宴席見演出雜劇,“云乃舊契丹教坊舊部”,說明金雜劇藝人部分來源于遼朝教坊。金雜劇演員的另一來源是金朝以武力劫掠宋朝的藝人。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陷宋都汴京,將汴京的財富典籍、工匠藝人擄掠北去,《三朝北盟會編》卷七七載:“金人來索御前祗候……雜劇、說話、弄影戲、小說、嘌唱、弄傀儡、打筋斗、彈箏、琵琶、吹笙等藝人一百五十余家。令開封府押赴軍前?!北粨锏碾s劇藝人到了燕京(今北京)與原來遼朝的雜劇藝人匯合,形成燕京的雜劇演出隊伍。這是金雜劇吸收、學習宋、遼雜劇的初期階段,雜劇演出的形式甚至服飾都近似宋雜劇,《三朝北盟會編》卷二○載許亢宗看到金朝的雜劇演出“服色鮮明,頗類中朝”。
金雜劇發展的第二階段是金世宗完顏雍大定年間(1161)至金章宗完顏璟泰和年間(1208)。1153年,金朝把都城從上京遷到燕京,改為中都,這是一個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女真文化和漢文化進一步融合。這時期金朝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學藝術也有了長足的發展,金雜劇也進入興盛階段。京城中都是雜劇的中心,宮廷宴會演雜劇幾成慣例?!督鹗贰肪砹妮d有“章宗宴宮中,優人玳瑁頭者戲于前”②一類演雜劇的事。除中都之外,今屬河南、山西地區的雜劇演出都很活躍。據現存的戲曲文物看,金代山西的雜劇是很興盛的,如山西侯馬市郊牛村金代董明墓有雜劇演出的舞臺和戲俑,墓內題記有“大金國大安二年(1210)”;山西稷山縣馬村也有與董明墓戲俑相類的金墓磚雕; 同縣吳城村也有一墓為金章宗承安四年(1199)所建,內有一凈角戲俑①。至于河南,在宋代是首都東京所在地,本來就有豐厚的雜劇創作和演出的基礎,在金代,河南的雜劇繼續在發展。1974年,人們在河南沁陽縣宋寨村發現金章宗承安四年(1199)和泰和二年(1202)的金墓中有戲曲舞蹈俑、散樂俑等②;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即金世宗大定九年),宋人樓鑰出使金國,在南京(宋故都東京)的官方宴會上看到雜劇演出:“亦有雜劇,逐次皆有束帛銀碗為犒?!?sup>③可知在金代,河南的雜劇演出十分興盛,尤以中期為最。
金雜劇發展的第三階段是衛紹王完顏永濟大安元年(1209)至金亡的金哀宗天興三年(1234),為金雜劇的后期階段。金代后期,蒙古崛起,不斷進犯金朝,金宣宗被迫于貞祐二年(1214)遷都南京(汴京),雜劇中心移至汴京。金末,金哀宗在國勢飄搖之中“減御膳,罷冗員,放宮女”④,自然無心欣賞雜演出。被蒙古軍包圍的城市居民,“百姓食盡,無以自生,米升直銀二兩,貧民往往食人殍”⑤。生存尚不保,何談娛樂。雜劇在后期的戰亂中走向衰落。另一方面,在這個時期,“見其真情而反能蕩人血氣”的“俗謠俚曲”⑥——散曲已經出現,以文人創作為主體的北雜劇已開始萌芽,逐漸取代了金雜劇在劇壇上的地位。
綜上所述,金雜劇分為初期、中期、后期三個階段,經歷了學習、發展、衰落的歷程,為元雜劇的興盛打下了基礎。
注釋
① 見《二十五史》中《遼史》卷五四第79頁,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6年版。② 《金史》卷六四第159頁。見《二十五史》,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6年版。① 均見黃竹三著《戲曲文物研究散論》第39—40頁,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版。② 同上,第40頁。③ 見四部叢刊集部,樓鑰《攻媿集》卷一一一《北行日錄》。④ 見《金史》卷一七第49頁,《二十五史》本。⑤ 見劉祁《歸潛志》卷一一第126頁,中華書局1983年版。⑥ 同上,卷一三第146頁。
上一篇:遼金元文學·金元雜劇·金雜劇·金雜劇的體制和藝術特征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文學·魏晉南北朝文論研究文獻·《文賦》與《詩品》·鐘嶸的身世及《詩品》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