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作品·二丑藝術》簡析
魯迅著。發表于1933年6月15日《申報·自由談》,收于《準風月談》。三十年代初期,依附于國民黨政府的一些文人,為了掩蓋他們幫兇的劣跡,裝作在野派,常演出一些“小罵大幫忙”的丑劇。魯迅把這丑惡現象加以典型化,喚他們為“二丑”,即“二花臉”,并給他們畫像。二丑的特征是“保護公子的拳師,或是趨奉公子的清客”,既是幫兇,又是幫閑。“身分比小丑高”,因為他們是“上等人”;“性格比小丑壞”,因為他們工于心計,狡詐善變,顯得特別陰險,盡量不露痕跡,“有誰被壓了,他就來冷笑幾聲”,“有誰被諂害了,他又去嚇唬一下,吆喝幾聲”,然后轉過臉來,對著看客指出主人的缺點,一面搖著頭裝起鬼臉說:“你看這家伙,這回可要倒楣哩!”這“末一手”,是他們的絕招,既要不失主子的寵幸,又為自己留下一條退路。那些“智識階級”所辦的刊物,往往“慷慨激昂的表示對國事的不滿”表明自己并未給主子幫過大忙,便露出“末一手”的絕招。魯迅說:“世間只要有權門,一定有惡勢力,有惡勢力,就一定會有二花臉,而且有二花臉藝術。”本文對依附于國民黨反動派又裝得超然的一些文人作了無情的鞭撻和深刻的諷刺。借助于形象化的比喻來勾勒典型,雖著墨不多,而活靈活現,呼之欲出,具有鉤魂攝魄的力量。
上一篇:《散文·宋金元·書魏鄭公傳后》簡析
下一篇:《散文·近代·人境廬詩草序》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