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虞通之·劉夫人
亦題《謝太傅》。南朝宋志人小說。虞通之撰。原載《妒記》。《藝文類聚》卷三十五、《太平御覽》卷五二一皆錄載。魯迅《古小說鉤沉》輯錄。李格非、吳志達《文言小說》選錄。謝太傅,即謝安,字安石。東晉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本篇寫他另一生活側(cè)面——納妾遭其劉夫人反對事。敘述:謝太傅的夫人劉氏,不讓謝公蓄妓納妾。謝公深好聲樂,卻不能讓她們擊節(jié)彈唱。后來,他“遂頗欲立妓妾”。兄子及外甥等人知道謝安的心思,一次,他們共同去問候劉夫人,談話之間,順便稱贊起《詩經(jīng)》里《關(guān)睢》、《螽斯》中后妃的不忌之德。劉夫人知道他們在暗諷自己,便問此詩是誰撰寫的,他們回答說是周公。劉夫人深有感觸說:“周公是男子,才寫了那樣的詩,若讓周姥撰詩,就不會有這樣的話語。”作品意在通過這一小故事,嘲笑劉夫人的為人多妒,思想偏狹。然而故事的實際效果和作者意圖并不一致。在中國的封建社會里,夫為妻綱,乃夫妻生活中必須依循的準則,廣大婦女沒有人格,也失去人權(quán),長期被侮辱與被損害,特別是在上層社會中,丈夫可以廣蓄妓妾,隨意玩弄女性,妻子則必須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忍氣吞聲。于是便形成一種變態(tài)的社會心理,男子以懼內(nèi)為羞,女子以嫉妒為惡。其實女子的所謂嫉妒,多指妻子對丈夫的別房另寵表示不滿乃至加以干涉的思想和言行。篇中的劉夫人是應該引起讀者同情的對象。作品用輕松、詼諧的筆調(diào),完成了一個喜劇性的沖突。謝安與劉夫人之間始終沒有發(fā)生正面沖突,而是小輩們替謝安到劉夫人處疏通,用《詩經(jīng)》中的《關(guān)睢》和《螽斯》的所謂“有不忌之德”來喻勸劉夫人應讓謝安納妾。劉夫人答以寫此兩詩者是周公,若是周姥,就不是此意了。雙方都在溫爾文雅的氛圍中對談,勸喻者含蓄用語,被勸者暗回針砭,一場在或明或暗的形式中進行的女權(quán)反對男權(quán)的沖突也就戛然收束,劉夫人那機敏多智,不屈于男權(quán)的性格也隨之活脫而出,躍然紙上。作品構(gòu)思巧妙,擺脫了一般妒婦故事寫醋海風波的慣例,顯出了較高的藝術(shù)水平。《詩經(jīng)·關(guān)睢》寫一個男子的相思之苦,而《毛詩序》卻說“《關(guān)睢》,后妃之德也”。這個后妃據(jù)說是周文王的妃子太姒。她“性行和諧,貞專化下”,想找一個“窈窕淑女”來配文王,同時助自己治宮廷。這就是所謂“太姒不妒之德”。《螽斯》本意是祝賀人家子孫眾多,《毛詩序》認為,這是“后妃子孫眾多也”,是由于太姒不妒的結(jié)果。謝安“兄子及外甥”用這兩篇來勸劉夫人,實際上歪曲了原詩之意。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劉伶病酒》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葛洪·劉安》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