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希夷
【出典】 《老子》第十四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漢·河上公注:“無色曰夷,無聲曰希。”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二四《愚溪詩序》:“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超鴻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釋義】 《老子》用“夷”和“希”形容“道”無形無相,不可感知。
【例句】 ①鑿破玄元三五,撥開造化圭璋,希夷妙旨在中央。(薛式《西江月》[鑿破玄元三五]824)這里用以敘寫悟“道”的體會。②曾向高人問道,清妙處、已悟希夷。(程正同《滿庭芳·答友人》2648)這里用以表明已悟“道”之微妙。③些子希夷法,只在弄精魂。(夏元鼎《沁園春·天臺元漠子王樅,炷香問道……因與酬唱〈水調歌頭〉于后其五》2711)作者為道士。詞中用“希夷”形容微妙的“道”。
上一篇:典故《希樂豪》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席上珍》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