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禽經
晉前志異小說集。舊題(周)師曠撰(不可信),(晉)張華注。《宋史·藝文志》子類小說類著錄。有《百川學海》本、《格致叢書》本、《夷門廣牘》本、《唐宋叢書》本、《說郛》本、《五朝小說》本、《增訂漢魏叢書》本、《古今說部叢書》本,又有清人王仁俊輯《玉函山房輯佚書補編》本、1988年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說郛三種》本。明人胡震亨云:“余謂此書之成,必在隋世;而經文、傳語,亦出一手。”說成書時代為“隋世”,實無據也。可能是書成于晉前,或即為張華撰。胡氏謂經、傳,出自一手,很有見地。本書經文和傳語,熔于一爐;對于各地禽鳥特別是奇禽,作了比較集中的描寫。其中有很多是實有其禽,但也有不少是神話傳說中的禽類。如“鳳者羽族之長”條云:“鳳雄凰雌。鳳鴻前麟后,蛇首魚尾,龍文(紋)龜身,燕頷雞喙,駢翼……飛則群鳥從,出則王政平、國有道。”又如“扶老強力鶺鴿”條云:“扶老,禿鹙也。狀如鶴大者,高七、八尺,善與人斗,好啗蛇脯羞(或作炙)食之,益人氣力,走及奔馬也。”說“扶老”有“七、八尺”高,擅長“與人斗”,頗帶奇異色彩。“鳳凰”、“扶老”等,這些奇珍之禽,則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在《逸周書·王會》、《山海經》等書中,亦可見到,都是虛構的幻禽。由此可見出作者的想像力。“望帝杜宇”條,更是一篇神異奇幻的作品:“望帝杜宇者,蓋天精也。……望帝稱王于蜀時,荊州有一人化從井中出,名曰鱉靈,于楚身死,屍反泝流,上至汶山之陽,忽復生,乃見望帝立以為相。其后巫山龍斗,壅江不流,蜀民墊溺。鱉靈乃鑿巫山,開三峽,降丘宅土,民得陸居。蜀人住江南,羌住城北,始立木柵,周三十里,令鱉靈為刺史,號曰西洲。后數歲,望帝以其功高,禪位于鱉靈,號曰開明氏。望帝修道,處西山,而隱,化為杜鵑鳥。”“人死而復生”,“讓賢而隱化”,情節交構,色彩斑斕,是描寫得較為出色的神話短篇。與《蜀王本紀》中杜宇故事行文有異,如鱉靈“鑿巫山,開三峽”的情節,以及望帝“處西山”而“修道”的描述,都是《蜀王本紀》所沒有的。當然像這樣情節完整、有人物形象的章節,在本書中,則為少見;而本書內容大多支離破碎,不能說是嚴格意義上的古小說。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神鬼傳》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殷蕓·秦始皇見神》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