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殷蕓·陳元方
南朝梁志人小說。殷蕓撰。原載《小說》。《紺珠集》卷二錄載。魯迅《古小說鉤沉》、周楞伽校注《殷蕓小說》皆輯錄。李格非等《文言小說》選錄。陳元方,陳寔子陳紀(jì),字元方。歷位平原相、侍中、大鴻臚。著書數(shù)十篇,世稱“陳子”,父子皆名重于世。本篇寫陳元方年少時故事。敘述:東漢末年,有一次,陳太丘(即陳寔)和一位朋友約期同行,朋友過期沒到,太丘就獨自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元方時年七歲,在門外游戲,朋友就問他:“你的父親在不在?”元方答:“等待您不來,已經(jīng)走了。”朋友便怒道:“不是人! 與人約期同行,丟下我獨自而去。”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好日中時走,但過了申時還沒有來,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兒子罵父親,就是無禮。”朋友慚愧,下車?yán)剑讲焕硭瓦M(jìn)門去了。另有一次,一位客人和陳太丘談?wù)摰臅r間長了,太丘便讓元方和季方做飯招待客人。兩個兒子放下蒸鍋后,偷聽客人的話,以至于飯落鍋底成了糜粥。客人走了以后,太丘將責(zé)備兒子,元方和季方原原本本地訴說了其中的緣故,而且背誦客人的話語無一字遺漏。太丘說:“成了糜粥就可以了,又何必做成飯呢?”小說通過對陳元方小時候發(fā)生的兩件事的記敘,表現(xiàn)了他的聰明機(jī)智。小說以元方父親之友蠻不講理來襯托元方的以理服人;以大人的行為來襯托元方的做法,就更加突出了元方的聰穎和不凡。作品又以“竊聽客語,炊忘箸算,飯落釜成糜”的典型生活細(xì)節(jié),來勾畫元方兄弟的好學(xué)和博聞強(qiáng)記。這就使少年陳元方的性格更加豐滿了。此篇中兩個故事皆載《世說》。《太平廣記》卷一七四引載有“責(zé)父友人”事;《類說》載有“竊聽炊忘”事。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戴祚·阿褐》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王琰·陳秀遠(yuǎn)》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