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神鬼傳
亦題《神鬼錄》。南朝志怪小說集。撰人不詳。未見史志著錄。原書亡佚。《太平廣記》引載佚文九條。《廣記》卷一○○引《張應》,亦見《靈鬼志》、《冥祥記》;卷一四二引《柳元景》,記飄風沖車,翌年元景闔門被誅,亦見祖沖之《述異記》;卷二九三《陳敏》,記陳敏失信諾于宮亭廟神而被懲罰事,亦見王浮《神異記》和祖沖之《述異記》;卷四七一引《黃氏母》寫黃母化黿事,亦見《搜神記》;卷四六七《子英春》,記子英春捕養赤鯉,后赤鯉背子英俱升事,亦見《列仙傳》、《神錄》;卷四六八《長水縣》,記長水縣城陷為湖,縣令等化為魚事,亦見《神異傳》、《搜神記》。有三條尚未見他書。一條是《張道虛》(《廣記》卷三二三引),記張道虛、張順兄弟買新宅得一棺,移于吳將軍冢,鬼不堪與吳將軍日夜爭斗,就二張責之,張氏兄弟不久俱亡。則宣揚鬼怪恐怖說。《僧善道》(《廣記》卷三八二引),寫新野某人已死三日,見佛弟子不精進,于地獄受罪,復生后遂投善道寺中,而精進奉佛。此故事雖然宣揚崇佛,但勸勉人精進不懈,亦有教益。《曲阿神》(《廣記》卷二九五引)則頗精妙,寫曲阿當大壩下有神廟,晉孝武帝時,有一逸劫(逃犯),因官司而十人追之。劫徑至曲阿廟,跪請廟神求救,并許祭一豬。于是,自己也不覺地到了床下。追者至廟內,覓不見人。群吏悉見入廟門,又無出處,因乞請神曰:“若得劫者,當獻祭一大牛。”一小會兒,劫者形現,吏即縛將去。劫者于是埋怨,說廟神已答應使人脫難,不該因獻祭牛、祭豬之差別而改初衷。其言尚未絕口,已覺察到神面色變怒。后吏帶劫者剛出廟門,即來一大虎,張口把劫者銜去。故事通過曲阿神對逃犯態度的前后變化,辛辣地嘲諷了曲阿神唯利是圖的丑惡嘴臉,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會貪財受賄的黑暗現實。是一篇社會意義深刻的志怪佳作。小說敘事清楚,形象鮮明。曲阿神可因一豬之利,使逃犯逍遙法外;也可因一牛之得,使逃犯身入囹圄。他可保劫,亦可獻劫,一切均以得利多寡而定。作者通過“牛豬之異”,把一個見利而背棄前言的可鄙的神的形象刻畫得躍然紙上。故事結構謹嚴,情節曲折,語言簡約,頗有藝術魅力。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釋法顯·神僧傳》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禽經》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