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呂不韋·趙襄子游于囿中
亦題為《青荓》。戰國寓言小說。舊題呂不韋撰。原載《呂氏春秋·季冬紀·序意》。今見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陳奇猷 《呂氏春秋校釋》等本。李格非、吳志達主編 《文言小說》錄入。趙襄子,趙鞅 (即趙簡子)長子,春秋末晉國大夫,名無恤(一作毋卹)。青荓(pīng),戰國初趙人,又作青蓱、青荓子、青洴,豫讓之友。作品敘述: 趙襄子游獵于囿苑之中,來到梁下,其馬不向前進。當時青荓為襄子的陪乘,襄子對他說: “到梁下看一看,像似有人。”青荓到梁下,原來是豫讓在地上仰面躺著,假裝熟睡之人;待青荓來到他跟前,他用夢話叱罵青荓說:“滾蛋! 我將要殺襄子。”青荓說:“我年少時與你為友,現在你要刺殺襄子,如果我聲張出去,這就失掉了朋友之道。你將殺我君,而我不稟報,這就失掉了為臣之道。像我這樣的處境,只有以死為是。”說完就退出去而自殺了。據《戰國策·趙策》、《史記·刺客列傳》載,豫讓初事范中行氏,后事智伯。趙襄子滅智伯,漆其頭以為飲器,豫讓因仇視之。多次圖刺襄子,未遂,反為襄子所擒。后伏劍自殺。本則寓言是虛構的故事,它通過豫讓埋伏將行刺襄子、青荓察知后而自殺情節的描寫,贊揚了青荓重友道而舍己的精神。《呂覽》在敘述完本故事后,有段議論說:“青荓非樂死也,重失人臣之節,惡廢交友之道也。青荓、豫讓可謂之(至)友也。”這就是寓言的本意。但這種“交友之道”,含有“士為知己者死”的報恩思想,屬于狹獈的思想意識。就故事的藝術性來說,其文雖簡,而事曲委。“豫讓卻 (仰) 寢,佯為死人,叱青荓曰:‘去! 長者吾且有事。’”寫其行狂顛,而圖報志專,很有個性。青荓為不失“人臣之道”,又能顧及“相與友之誼”,就“退而自殺”,舍命全交。這些都寫得情真誼切,形象勾畫得頗為生動鮮明。這大概是我國較早的寫友道題材的短篇小說作品。
上一篇:《秦漢·劉向·赤松子》簡析
下一篇:《先秦·晏嬰·越石父》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