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持此經典·耳根功德》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經文】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凈耳,聞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其中內外種種語言音聲——象聲、馬聲、牛聲、車聲,啼哭聲、愁嘆聲,螺聲、鼓聲、鐘聲、鈴聲,笑聲、語聲,男聲、女聲、童子聲、童女聲,法聲、非法聲,苦聲、樂聲,凡夫聲、圣人聲,喜聲、不喜聲,天聲、龍聲、夜叉聲、乾闥婆聲、阿修羅聲、迦樓羅聲、緊那羅聲、摩睺羅伽聲,火聲、水聲、風聲,地獄聲、畜生聲、餓鬼聲,比丘聲、比丘尼聲,聲聞聲、辟支佛聲,菩薩聲、佛聲——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雖未得天耳①,以父母所生清凈常耳,皆悉聞知,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不壞耳根。”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父母所生耳,清凈無濁穢,以此常耳聞,三千世界聲。
象馬車牛聲,鐘鈴螺鼓聲,琴瑟箜篌聲,簫笛之音聲,
清凈好歌聲,聽之而不著,無數種人聲,聞悉能解了。
又聞諸天聲,微妙之歌音,及聞男女聲,童子童女聲。
山川崄谷中,迦陵頻伽聲,命命②等諸鳥,悉聞其音聲。
地獄眾苦痛,種種楚毒聲,餓鬼饑渴逼,求索飲食聲,
諸阿修羅等,居在大海邊,自共語言時,出于大音聲。
如是說法者,安住于此間,遙聞是眾聲,而不壞耳根。
十方世界中,禽獸鳴相呼,其說法之人,于此悉聞之。
其諸梵天上,光音及遍凈,乃至有頂天,言語之音聲,
法師住于此,悉皆得聞之。一切比丘眾,及諸比丘尼,
若讀誦經典,若為他人說,法師住于此,悉皆得聞之。
復有諸菩薩,讀誦于經法,若為他人說,撰集解其義,
如是諸音聲,悉皆得聞之。諸佛大圣尊,教化眾生者,
于諸大會中,演說微妙法,持此法華者,悉皆得聞之。
三千大千界,內外諸音聲,下至阿鼻獄,上至有頂天,
皆聞其音聲,而不壞耳根,其耳聰利故,悉能分別知。
持是法華者,雖未得天耳,但用所生耳,功德已如是。”
【注釋】
①天耳:為色界諸天人所有之耳根,是由色界所屬清凈之四大而成,能聞六道眾生之語言及遠近麁細一切之音聲,世間一切眾生苦樂、憂喜、種種音聲,悉能聞。 ② 命命:又名生生鳥、共命鳥,即共命之鳥,是一種一身兩頭的鳥類,果報相同,心識各異。
【譯文】
“再次,常精進菩薩,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這部《法華經》不論是閱讀還是背誦,不論是解說還是抄寫,那么,他就可由此獲得一千二百種耳功德。憑這種清凈的耳根,他就可以聽到三千大千世界下至無間地獄、上至有頂天的一切語言音聲,如象聲、馬聲、牛聲、車輛聲、啼哭聲、哀嘆聲、螺聲、鼓聲、鐘聲、鈴聲、笑聲、說話聲、男人聲、女人聲、童男聲、童女聲、法聲、非法聲、痛苦聲、歡樂聲、凡夫聲、圣人聲、喜悅聲、悲哀聲、天神聲、龍神聲、夜叉聲、乾闥婆聲、阿修羅聲、迦樓羅聲、緊那羅聲、摩睺羅迦聲、火聲、水聲、風聲、地獄聲、畜生聲、餓鬼聲、比丘聲、比丘尼聲、聲聞聲、辟支佛聲、菩薩聲、佛聲。總而言之,雖然他沒有獲得天耳,但僅以父母所生的平常而清凈的耳根,對于三千大世界中無論發生于內還是發生于外的一切聲音,他都能聽到。如此分別各種各樣的聲音,但卻不會破壞耳根。”
這時,釋迦牟尼佛為了重申以上義理,便又以偈頌格式復述道:“父母所生之耳,清凈而無濁穢,以此平常之耳,能聽到三千大世界的一切聲音。如象、馬、車、牛聲,鐘、鈴、螺、鼓聲,琴、瑟、箜篌聲,竹簫、銅笛聲,能聞但不執著的清凈妙歌聲,聞后皆能分辨知曉的無數種人聲,諸天神的聲音,微妙的歌聲、男人女人聲,童男童女聲,山川險谷中迦陵頻伽鳥、共命鳥等鳥鳴聲,地獄中受苦眾生的種種慘烈哀叫聲,餓鬼眾生為饑渴所逼,求索食物時發出的聲音,集聚在大海邊的阿修羅相互談話時所發出的巨大音聲。這位講說《法華經》的人,安住于此地,卻能遙聞以上各種聲音,而其耳根,并不會為這些聲音破壞。在十方內的一切世界中,所有飛禽走獸互相爭鳴呼叫,這位說法人都能聽到。大梵天、光音天、遍凈天直到有頂天,其中所有的天神言談之聲,這位法師在此都能聽到。一切比丘、比丘尼無論是在讀誦經典,還是為別人講說,這位法師都能聽到。所有的菩薩不論是在讀誦經典,還是為別人講說,或者在撰寫、匯集解釋經義的作品,所有這些聲音,這位法師也都能聽到。作為大圣尊的諸位如來,為了教化眾生,在大眾中演說微妙的佛法,受持這部《法華經》的法師,就能完完全全地聽到。總而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之內,下至無間地獄、上至有頂天,所有聲音,無論是發生于內,還是發生于外,這位法師都能聽到,而且還不會損壞耳根。由于他的耳根特別聰利,所以,對聽到的聲音都能分辨明了。受持這部《法華經》的法師,雖然尚未獲得天耳,但他只用父母所生的肉耳,就能獲得如此巨大的耳功德。”
【鑒賞】
耳根藉《法華經》之功德,不假天耳通,能聞六道眾生,苦、樂、憂、喜、語言,及世間種種聲音。不止如此,更為可貴的是,除了這些世間的聲音之外,這些法師們還能夠聽到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四種圣人的聲音,這對修學圣道、成就佛果來說太重要了,可以與圣人交流,也可以聽圣人說法。
上一篇:法華經《第二節·總記千二·五百領解》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
下一篇:法華經《第二節·文殊弘經·龍女成佛》經文|注釋|譯文|賞析|評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