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彭娥
亦題《宜陽女子》、《石雞山》。南朝宋志怪小說。劉義慶撰。原載《幽明錄》。《法苑珠林》卷三十二、《太平御覽》卷八八八和《太平廣記》卷一六一及卷三九七皆引載。魯迅《古小說鉤沉》、鄭晚晴輯注《幽明錄》皆錄入。李格非等《文言小說》、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皆選錄。作品敘寫彭娥同強盜搏斗,最后同歸于盡的故事。西晉永嘉之亂時,各派勢力互相殘殺。宜陽縣有個名叫彭娥的女子,全家十余口人被長沙叛賊杜弢率領的人殺害。當時彭娥正在溪邊挑水,回家看到御賊土障已被攻破,親人被殺,便怒火萬丈,徒手與強盜搏斗。后彭娥被綁,趕到溪水邊,強盜正要殺她,她對著高數十丈的大山呼喊:“蒼天啊,你有神靈嗎?我有什么罪,為什么要殺我!”向山那邊走去,大山門立即打開,只見眼前閃出數丈寬而平坦的道路,強盜驅趕,彭娥入山,山又合起來,恢復了原樣,強盜都被壓死在山下。彭娥也沒有再出來,而她所遺留下來的挑水工具化為石頭,形狀像雞一般,當地的人稱之為石雞山,所擔水處叫做“娥潭”。故事表現了彭娥為報殺親之仇,挺身而出,與強盜以死相拼的精神。她的行動真可謂驚天地,泣鬼神,以致于天帝打開山門,替她報了仇。小說從側面描寫了兩晉戰亂不已,給人民群眾帶來的深重災難。那些割據勢力,為了爭雄天下,刀戈相拼,不顧百姓死活,所到之處,燒殺擄掠,彭娥一家人的性命,就喪失在他們的刀槍之下。作品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小說做到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初步結合,使得故事情節完整,又加深了作品的深刻意蘊,從而使彭娥這一形象更為突出。小說富于民間傳說的色彩,虛構“石山開”的奇異情節,反映了廣大群眾要求“揚善懲惡”的愿望。描寫女性英雄“斗賊寇”的題材,在漢魏六朝小說中此為首見。“石山開合”的傳說也為后世關于“石門開”的民間傳說提供了想象的素材。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錄異傳》簡析
下一篇:《先秦·列御寇·御寇射箭》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