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古文家。唐宋八大家,三蘇占其三。
蘇軾的散文和歐陽修不同,自然奔放。他說:“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文說》)文筆奔放,思想解放,成為蘇軾散文特殊的風格。
蘇軾的散文很多,有議論文,有抒情文。議論文有政論和史論。政論如《決壅蔽》,揭露當時政治弊端。史論如《范增論》、《留侯論》、《賈誼論》、《晁錯論》、《六國論》等。也有評論荀卿、韓非等的文章。小傳文字,如記其朋友陳慥的《方山子傳》。碑銘文章以《潮州韓文公廟碑》、《表忠觀碑》為代表。
蘇軾散文中藝術價值高、頗有獨創意味的是游記、亭臺記,如《石鐘山記》、《超然臺記》、《放鶴亭記》、《寶繪堂記》、《靈璧張氏園亭記》、《李氏山房藏書記》等。這些雜記,或抒情,或議論,有不同的思想感情,不同的風格。
作為蘇軾抒情佳作,最膾炙人口的是著名的赤壁二賦。賦介于詩與散文之間,是有詩意的散文,也是散文化的詩篇。蘇文是散文化的賦,流動,不呆板用韻,揮灑自如,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達到高度。赤壁山在湖北嘉魚縣東北,周郎破曹兵之地。而東坡所游,實為湖北黃岡縣城外之赤鼻磯,俗傳亦為赤壁。赤壁二賦,東坡在黃州所作。他從御史臺獄出來后,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賦中一無牢騷語,非常達觀?!肚俺啾谫x》開首寫月夜游江。二三知己,泛舟于赤壁之下,“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借月光水色,發思古之幽情。洞簫客簫聲嗚咽,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觸景生情,憶古思今,感嘆人生的飄忽無常,求仙與功業兩虛。由長江之永恒,哀人生的短暫、飄忽。比之古詩《青青陵上柏》中所云“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此情此景,具體感人。面對洞簫客的感嘆,蘇子以水月取比,見物之無窮。水不斷流去,而江水源源不斷,月或缺或圓,但月永遠存在。說明萬物變化不斷是其常態,同時又是永恒的,不變的,這是矛盾的統一。人生天地間,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一毫而莫取”,這樣,清風為聲,明月成色,就能“取之無禁,用之不竭”矣?!冻啾谫x》中蘇子與客詠《詩經》、歌《楚辭》,引經據典,從容自然,足見其古典文學造詣之深。其形象的描寫,使讀者飄飄欲仙,達到一種超然的境界。蘇轍謂“子瞻之文皆有奇氣,至《赤壁賦》仿佛屈原、宋玉之作,漢唐諸公皆莫及也”,是一種有見地的評價。此篇最為一般人所傳誦?!皷|坡兩游赤壁”也成為象牙雕刻、繪畫等的題材。
他的自由主義和無可無不可的精神,見于他所作的《靈璧張氏園亭記》:“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則忘其身,必不仕則忘其君。譬之飲食,適于饑飽而已。然士罕能蹈其義赴其節。處者安于故而難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違親絕俗之譏,懷祿茍安之弊。”士的這一階層的矛盾,他這樣解決,以義為依歸,一方面對國家有責任感,一方面也不違己強求。這是在湖州時所作。后來他更其佩服陶淵明的態度,欲仕則仕,欲隱則隱??墒撬臅r代和淵明時又不同,宦海生涯,欲隱不得。因此他有隨遇而安的思想。
他對于人生的看法是人生如寄。塵俗的事務不能不做,要想法擺脫,此外有藝術的世界,是永久的,無盡的,可在其中求解放自由。因此他認為一生樂事,就在乎作文章。“某平生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p>
《日喻》用淺顯生動的比喻,說明學以致道的道理,批判士人不深入學習的風尚。“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蚋嬷唬骸罩疇钊玢~盤。’扣盤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蚋嬷唬骸罩馊鐮T?!瘨袪T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為日也。……道之難見也,甚于日,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于眇。達者告之,雖有巧譬善導,亦無以過于盤與燭也?!笨郾P捫燭,成為典故。接著文章論斷道:“道可致而不可求”,“君子學以致其道”。譬如游泳一樣,日與水居,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沒矣。所以,人不可不學而求道。
東坡有《東坡志林》五卷,《仇池筆記》二卷,所收筆記、雜感、小品、史論一類文字。其文或長或短,無不意能稱物,文能逮意。其《記承天寺夜游》寥寥數十字,而饒有風趣。
他的散文,有政論、奏疏,有史論,有碑記、墓志銘、行狀、祭文等,都是認真作的。又有抒情小文,游戲之作,那是最自由解放的,如《超然臺記》、《赤壁賦》、《方山子傳》等,以及《志林》。這些作品和通俗文學很接近,開晚明小品文一派。
蘇軾散文藝術價值高,廣為傳誦,成為后人學作文章的典范。陸游在其《老學庵筆記》中說:“建炎以來,尚蘇氏文章,學者翕然從之,而蜀士尤盛。有語曰: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根。”
上一篇:王實甫和他的《西廂記》
下一篇:《陸游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