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坊記》的主要內容,《教坊記》導讀
《教坊記》是唐代音樂著錄。唐崔令欽撰。據原書序文,其成書約在寶應元年(762)唐玄宗故去之后。崔氏為左金吾倉曹職時,屬官多人原是教坊中人,常向崔講述教坊故實。天寶之亂后,崔令欽流寓江南,追憶屬官所述而撰成此書,意在“示戒”于后人。現存較早善本有明鈔《說郛》本和明嘉靖間陸楫編《古今說海》本。近人任半塘有《教坊記箋訂》(中華書局,1962)。《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收錄此書,是以涵芬樓排印《說郛》所收本作為底本,另據《類說》(1956年影印本)、《重校說郛》(宛委山堂重印本)、《古今說?!?青藜館刻本)、《古今逸史》 (明刻本)等4種本子加以??倍?,又收有《全唐文》卷396載崔令欽《教坊記序》 (此各本失載) 以及曾慥《類說》卷7節錄現存各本失載之8條《教坊記》片斷,該本多為今人參用。
崔令欽 (生卒年不詳),據《全唐文》卷396云,“令欽,開元時官著作佐郎,歷左金吾衛倉曹參軍。肅宗朝,遷倉部郎中?!蔽丛敽螕?。另有《哀江南賦注》1卷,佚。
《教坊記》1卷,是記述唐開元時教坊制度、曲目、軼聞等實錄性音樂著作。書中所涉內容較多:有教坊機構、人員的設置狀況,宮中樂妓的行樂活動及技藝才能; 列有324首教坊用樂曲名 (包括各類樂曲名278首,大曲名46首),還記寫了 《烏夜啼》、《安公子》、《春鶯囀》3曲的由來。有關唐歌舞戲《大面》 (又名《蘭陵王入陣曲》)、《踏謠娘》的記錄,是研究中國早期戲曲發展的重要史料。該書記述盡管容量有限,但是對于了解唐代宮廷教坊音樂的活動以及中國音樂史的研究講,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價值。
參考文獻
- 1.《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一),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
- 2. 《中國音樂辭典·教坊記》,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
上一篇:《救荒活民書》的主要內容,《救荒活民書》導讀
下一篇:《舊五代史》的主要內容,《舊五代史》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