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言錄》的主要內(nèi)容,《恒言錄》導(dǎo)讀
《恒言錄》是一部對常言俗語列條考釋的書。清代錢大昕著。本書于作者身后的嘉慶十年(1805)由阮常生據(jù)原稿和烏程張鑒的補(bǔ)注刻印,為《文選樓叢書》之一種。1939年有商務(wù)印書館 《叢書集成》本。后因得補(bǔ)《恒言錄》而作的海寧陳鳣《恒言廣證》一書傳抄稿,商務(wù)印書館于1958年又將《恒言錄》和《恒言廣證》一同排版印出。
錢大昕(1728—1804),字曉征,號竹汀,江蘇嘉定 (今屬上海市) 人。乾隆19年 (1754)中進(jìn)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曾主講于鐘山、婁東、紫陽等書院。學(xué)識淵博多通,于音韻訓(xùn)詁尤有創(chuàng)見。著有《潛揅堂文集》、《十駕齋養(yǎng)新錄》、《潛揅堂金石文字跋尾》、《廿二史考異》 等。
本書集通俗詞語約800個,以之列為條目,分編為6卷19類。第1卷有吉語、人身、交際、毀譽(yù)4類,第2卷有常語、單字、疊字3類,第3卷有親屬稱謂1類,第4卷有仕宦、選舉、法禁、貨財4類,第5卷有俗儀、居處器用、飲食衣飾3類,第6卷有文翰、方術(shù)、成語、俗語4類。本書所錄大都為雙字詞語,單字詞收錄較少,三字和四字以上詞語多集中于卷6的成語類和俗語類。
面向民間、注重口語,是本書的重要特色。本書收錄的白話或口頭用語較多,如:快活、眼珠子、鼻頭、無賴、說話、上頭、旁邊、一頓、一把、抬、站、包括、打扮、吃虧、老子、孩兒、哥、漢子、生活、點心、家常飯、耳邊風(fēng)等均被列為專條考釋。在“閭巷常諺”條下,所列舉的民間俗語,多達(dá)20余條。如 “閑時不燒香,忙時抱佛腳”、“辦酒容易請客難,請客容易款客難”、“有麝自然香”、“惱一惱、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鍋頭飯好吃,過頭話難說”、“死人頭邊有活鬼”等。這是因為閭巷俗語“往往有粗俚而可味者”。(均見《恒言錄》,商務(wù)印書館,1939。以下引文亦同此。)
本書對所列條目的一一考釋,大都引據(jù)書證,提示出處,考其源流,頗為精明。例如:“老小: 《后漢書公孫瓚傳》,顧戀其老小。《魏志三少帝紀(jì)》,撾捶老小。”“張三李四:林酒仙詩,張三也識我,李四也識我。王介甫詩,張三袴口窄,李四帽檐長,莫言張三惡,莫言李四好。……張三李四,猶云某甲某乙也,蓋宋時俗語。”關(guān)于 “俗語”的來源,更指出 “俗語多出自釋氏語錄”。“今世所道俗語,多唐以來人詩”的不同途徑。此外,屬于不同時代、不同地域或不同語體的同義語,同樣兼收并蓄,證其異同。如有“稱父曰大人”、“稱父曰老子”、“稱父曰爹”、“稱父曰爺”、“稱父曰家君”多條。
本書較前人同類著述,體例更為謹(jǐn)嚴(yán),在成語和諺語的研究上更為深入。對漢語詞匯的研究以及民俗文化的研究有參考價值,提供了許多翔實的資料。
上一篇:《懷麓堂集》的主要內(nèi)容,《懷麓堂集》導(dǎo)讀
下一篇:《括地志》的主要內(nèi)容,《括地志》導(dǎo)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