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志》的主要內容,《日本國志》導讀
《日本國志》是中國人撰寫的第一部系統的典志體日本通史,“清代研究日本的集大成代表作”。黃遵憲撰。有羊城富文齋初刻本,光緒十六年(1890)付梓,光緒二十一年(1895)刊行;羊城富文齋改刻本,光緒二十四年(1898)刊行,此本增補了日本明治維新后有關變法措施及日本自由民權運動內容。另有浙江官書局刻本;上海圖書集成書局鉛印本;匯文書局刻本;上海書局石印本。
黃遵憲(1848—1905),廣東嘉應州(今梅縣)人,舉人出身。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政治家、詩人。光緒三年(1877)出任駐日本公使館參贊。使日期間,被日本明治維新所吸引,遂產生撰《日本國志》之思想。后相繼任駐美國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公使館參贊、駐新加坡總領事等職。1895年參加上海強學會,次年與汪康年、梁啟超創辦《時務報》,宣傳維新思想。1897年署湖南按察使,參與湖南新政。戊戌政變后被革職。詩作甚豐,作品反映了近代中國許多重大歷史事件,被譽為“史詩”。著作除《日本國志》外,另有《日本雜事詩》、《人境廬詩草》等。
《日本國志》分為十二志:國統志、鄰交志、天文志、地理志、職官志、食貨志、兵志、刑法志、學術志、禮俗志、物產志、工藝志,計四十卷,五十余萬字。所記起于日本神武元年 (前660),迄于明治十四年(1881),共二千五百余年的歷史,介紹了日本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基本情況,尤為注重對日本明治維新以后的歷史記錄與分析。
《日本國志》是因社會與時代的感召而作,認識西方、學習日本、變法自強是此書的主旨。《日本國志》在編撰上,“詳今略古、詳近略遠”,在史料的取舍上“凡牽涉西法,尤加詳備”。全書除 《國統志》、《鄰交志》、《職官志》、《學術志》略述日本古代史事以外,其余八志全部記述明治維新的歷史。全書各卷均載有作者議論,分析明治維新施行改革的原因、方法和意義,評論其利弊得失;聯系明治新政,針砭中國時政,評析頗多精義。
《日本國志》作為歷史著作,體現了作者進步的史學思想。《日本國志》認為當今世界 “眈眈虎視”、“弱肉強食”,進取知變者走向興盛,守舊泥古者趨于滅亡。明確提出 “相競而強”的觀點。《日本國志》反映的這種社會進化論思想,比嚴復的《天演化》介紹這種觀點要早十多年。《日本國志》還闡發了歷史不斷發展變化的思想。認為 “物窮則變,則通”,只有變革,才有進步。把日本明治維新的出現看作是“因天時人事相生相激、相摩相蕩”而成的,注意到了歷史的連續性和歷史本身的聯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把歷史的發展看成是矛盾抗衡斗爭的結果。《日本國志》還注重實驗的思想。反對用天象災異印證人事的變化,提出 “實驗多,虛論自少”的觀點。對 “分野屬于九洲,災異職之三公”的迷信說法表示懷疑,主張從社會生活出發,探索歷史成敗興亡的原因。
《日本國志》也是一部具有重要民俗學價值和文學價值的著作。作者在《民俗志》中,從歷史的角度詳細記述和考察了日本的民風習俗,內容豐富廣泛。《學術志》考察了日本文字和語言的演變特點,并且提出語言和文字合一的問題,主張創造一種“明白曉暢,務期達意”,“適用于今,通行于俗”,“使天下之農工商賈、婦女幼稚皆通文字之用”的新文體,為近代白話文運動的先聲。
《日本國志》 是 一部具有資產階級思想傾向的著作,但又是一部不成熟的資產階級改良派作品。該書政治思想觀點新舊雜陳,參差不一,在某些問題上甚而自相矛盾。如在《職官志》中,贊賞地方議會“公國是而伸民權”; 而在 《學術志》中加以否定,認為君民同權“流弊不可勝言”。并認為中國不能興民權,否則將會“啟爭召亂”。《學術志》還認為西方的自然科學以至政治制度均源于中國,西學“其源蓋出于墨子”,“其法類乎申韓,其設官類乎周禮,其行政類乎管子者十蓋七八,若夫一切格致之學,散見于周秦諸書者尤多。”這就使其學習西方、變法自強的思想內容受到一定的局限。
《日本國志》對當時的知識界,特別是對資產階級維新派產生了重要影響。康有為認為,黃遵憲“以其自有中國之學,采歐美人之長,薈萃熔鑄”而成《日本國志》,其書“所得于政治尤深浩”。并在他的《日本變政考》中吸收和借鑒了《日本國志》的某些內容。梁啟超序 《日本國志》則指出,“中國寡知日本”,至《日本國志》出,“乃知日本之所以強”。并把《日本國志》作為必讀書目列入他所訂的《西學書目表》中。百日維新之前,光緒皇帝也 “命樞臣進 《日本國志》,續再進一部”。對照百日維新奏折、詔令與《日本國志》所記明治新政各條,可以看出百日維新有關經濟、行政、文化教育和軍事方面的改革措施,與《日本國志》一般無異。足證《日本國志》不僅為戊戌變法作了輿論準備,并且直接為戊戌變法提供了借鑒。
在日本,《日本國志》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日本學者認為,此書是近三百年來中國人所寫的第一部篇幅最大、時間最早的全面研究日本的著作,“于明治維新作了無偏見和無先入感的考察和評述”,是“清末日本研究書中最好的一本”。
上一篇:《日下舊聞》的主要內容,《日下舊聞》導讀
下一篇:《日知錄》的主要內容,《日知錄》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