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林廣記》的主要內(nèi)容,《事林廣記》導(dǎo)讀
《事林廣記》是一部日用百科全書型的古代民間類書。南宋末年陳元靚適民間所需,取便流俗而撰。本書成書于宋季,考之其內(nèi)容,乃至地輿,圣賢等類之形制避諱“是編各類所征引至南宋亡”(《皕宋樓藏書志》卷60)確為可信。或有題作元,如《故宮善本書目》、《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李氏書目》等,誤。宋季原本今已不可見,今所見者元至順(1330-1333)間建安椿莊書院刻本,4集42卷,題作《新編纂圖增類群書類要事林廣記》,已有增補;元后至元六年(1340)建陽鄭氏積誠堂刻本,以天干分有10集20卷,題作《纂圖增新群書類要事林廣記》,不著編纂人;日本元祿十二年(1699)翻刻元泰定二年(1325)刻本,各卷題名雜陳不一;明永樂十六年(1418)建陽翠巖精舍刻本,題名同后至元本,6集12卷;明成化十四年(1478)建陽劉廷賓等刻本,40卷,明鐘景清增補。以上諸本,以至順本最為完整,資料豐富,錯誤較少,插圖亦較詳明。1963年中華書局利用此本攝影原本影印(原書現(xiàn)存臺灣),是目前較為易得的一個本子。但此本原版已模糊缺損,有的地方亦不甚清晰。
陳元靚(生、卒年不詳),自署廣寒仙裔,約生活在南宋寧宗,理宗時,崇安(今福建崇安)人,為名臣陳遜的后裔。生平不詳。其一生無甚功名,惟隱居著書而已,多數(shù)著作是應(yīng)書坊主之約,取便流俗通用而編,為民間所喜愛。有《博聞錄》、《歲時廣記》、《事林廣記》等。《博聞志》今已佚,僅從《歲時廣記》、《農(nóng)桑輯要》及《永樂大典》殘存各卷的引用文字中可窺其一斑。
該書著者名微,而其書頗利民間日用,故各代增刪翻刻屢屢不絕。各版本之間,卷數(shù)、門類亦大相徑庭。就目前所見到的版本,有42卷、20卷、12卷之別,有10集、6集、4集之分。其中,以6集的至順本為優(yōu)。此本分前集13卷15類,后集13卷18類,續(xù)集8卷3類,別集8卷7類,共計42卷43類(前集卷5“方國類”缺,卷1“兩儀圖說”、“兩曜圖說”及卷2第160葉亦缺)。前集卷1:天文類,卷2:歷候類、節(jié)序類,卷3:地輿類,卷4:郡邑類,卷5:方國類(缺),卷6:勝跡類、仙境類,卷7:人紀(jì)類,卷8-卷9:人事類,卷10:家禮類,卷11:儀禮類,卷12:農(nóng)桑類,卷13:花果類、竹木類;后集卷1:帝系類,卷2:紀(jì)年類、歷代類,卷3-卷4:圣賢類,卷5:先賢類,卷6:宮室類、學(xué)校類,卷7:文籍類、辭章類,卷8:儒教類,卷9:幼學(xué)類、文房類,卷10:服飾類,閨妝類,卷11:器用類,卷12:音樂類、音譜類,卷13:武藝類;續(xù)集卷1-卷2:道教類;卷3:禪教類,卷4-卷8:文藝類;別集卷1-卷2:官制類,卷3:刑法類,卷4:公理類,卷5:貨寶類,卷6:算法類,卷7:茶果類,卷8:酒曲類。原刻本缺后,續(xù),別集目錄,中華書局影印時補之。
該書類下有子目,每子目下黑題標(biāo)目,引經(jīng)史子集乃至民間俗語作詮釋。或述源流,或明構(gòu)造,或辨體制,或列沿革,各應(yīng)其類目,側(cè)重有所不同。有的引文注明出處,有的配以插圖。例如:后集卷11“器用類”:器用制度(略)
筵(有圖)周禮注云:“筵亦席也。在上輔陳曰筵,在下蹈籍曰席。”古人坐席之重,再重各有差。簋(有圖)內(nèi)方外圓曰簋,盛黍稷之器,有蓋象龜其中。爵(有圖)一升曰爵,上有兩柱,取其飲不盡之意;三足如戈,形戒其過則傷也。
《事林廣記》在各種類書中別樹一幟。首先,它名羅萬象,保存了較多的宋元時代市井狀態(tài)和民俗生活方面的資料。例如:別集卷4“公理類”列各種訴狀程式,有“軍人告取封裝狀式”、“婦人夫亡無子告據(jù)改嫁狀式”等,可窺見當(dāng)時社會的風(fēng)俗;續(xù)集卷6至卷8“文藝類”載有當(dāng)時民間各種娛樂活動方法,有“投壺”、“雙陸”、“打馬”、“蹴氣毬”、“幻術(shù)”等,細(xì)述其形式方法,圖文并茂,一目了然;別集卷6“算法類”羅列“累算數(shù)法”,“足數(shù)展省”,“省數(shù)歸足”,“九九算法”等都是當(dāng)時民間習(xí)用的算法;同類中又有“魯般尺法”、“玄女尺法”、“飛白尺法”等都是過去民間營造工匠世代沿用的尺度,以往無其他文獻(xiàn)敘述過,這些在今天仍具有一定史料價值。如數(shù)學(xué)家李儼曾從此書中輯錄“算法源流”編入其所撰《十三、十四世紀(jì)中國民間數(shù)學(xué)》一書。日本加藤繁著《宋代都市的發(fā)展》及英國李約瑟著《中國科技史》皆得益于本書,書中所附插圖,亦來源于此。《事林廣記》為宋元時期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民間生活資料。
其次,開類書大量附載插圖之先河。書中附載圖畫,以便讀者直觀理解。溯類書之有圖者,推源于唐仲友之《帝王經(jīng)世圖譜》(1201),但其書絕大部分是譜,圖僅有地圖5幅,而無形象之圖,故而大量附載插圖之類書,始于《事林廣記》。其圖品類廣泛,既有譜表、地圖,亦有實物之圖畫。如“歷候類”之“律度量衡圖”、“古制蓮漏之圖”、“今制蓮漏之圖”,“儀禮類”之“習(xí)跪圖”,“農(nóng)桑類”之“耕獲圖”,“平糶圖”,“蠶織圖”,“圣賢類”之“先圣遺像”,“昭烈武成王”,“禪教類”之“如來演教圖”,“文藝類”之“夫子杏壇之圖”,“道教類”之“老子出關(guān)圖”,及“服飾類”之各種冠冕衣服圖,“器用類”之度量衡具圖,車制圖等等,或人物事件,或器具形制,逼真形象地再現(xiàn)于眼前,這使我們對古代器物,古人生活狀況,有較直觀的進(jìn)一步了解。盡管其圖繪制刻印頗為粗糙,亦有益于后世。從此,后代類書,如明代官修的《永樂大典》,章潢輯《圖書編》及王圻撰《三才圖會》,清代官修《古今圖書集成》等都無不受之影響,于插圖之屬備受重視。
第三,《事林廣記》征引古籍或已散佚,或系古本,而今不可多見,雖然其審校欠精,于比勘古籍,匡正謬誤,亦有一定價值。該書后集卷7“辭章類”引梁任昉《文章緣起》全文,此文目前流行的皆明以后版本,前代不多見。本書所引卻是南宋版本,用以校勘,發(fā)現(xiàn)大有善處。如“引”云凡“十五條”,今本“五”皆作“四”,核其所舉,確為:十五事;又“誥”一條,“漢司隸從事馮衍作《德誥》”,今本都脫去“德誥”二字;又篇末載洪適刻書跋結(jié)語“紹興三十年四月二日鄱陽洪適識”,今本僅作“洪適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據(jù)此疑為偽托自《盤洲集》鈔入,查核《盤洲集》亦無年月,可知南宋流行者仍有年月而后為明刻本所失,可釋其疑;另外,后集卷13“武藝類”引《射經(jīng)》,此《射經(jīng)》為唐人王踞所撰,諸家皆有著錄。宛委山堂本《說郛》卷101及《古今圖書集成、戎政典》卷279皆載,以此與《事林廣記》所引者對勘,始知《說郛》、《古今圖書集成》二者多誤將雙行夾注竄入正文。如“步射病色”一文,《事林廣記》迄“卷弦入弰”一篇止,《說郛》、《古今圖書集成》二者后多出“弓有六善”一篇。此篇抄自《夢溪筆談》卷18技藝第6,為后人混入甚明顯。凡此種種,可見本書于今在校勘諸方面的重要意義。
然而本書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校訂粗糙,引文出處不夠詳明。就其應(yīng)用內(nèi)容上而言,與民間日常所需也有一定距離,布局頗不均衡,醫(yī)藥農(nóng)桑等重要方面或述之過簡,或付之闕如,所以雖經(jīng)不斷修訂,還是被后出的許多民間類書手冊如《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五車拔錦》、《文林聚寶萬卷星羅》之類的民間通用書籍所取代,這也是《事林廣記》至今流傳稀少的一個原因。
上一篇:《書譜》的主要內(nèi)容,《書譜》導(dǎo)讀
下一篇:《事物異名錄》的主要內(nèi)容,《事物異名錄》導(dǎo)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