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憂集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刊本《埋憂集》扉頁書影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刊本《埋憂集》正文書影
清代文言短篇傳奇小說集。又名《珠村談怪》。十卷,續(xù)集兩卷。題“戍上紅雪山莊外史著”。作者朱翊清(1786—?),字梅叔,別號紅雪山莊外史,歸安(今浙江吳興)人。成書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
現(xiàn)存主要版本有清同治十三年(1874)刊本,藏遼寧省圖書館;清同治十三年(1874)杭州文元堂刊本;清光緒石印本;民國上海進步書局“筆記小說大觀”石印本;民國上海文明書局“清代筆記叢刊”石印本;1936年上海大達圖書供應(yīng)社排印本。1985年岳麓書社排印本,1991年上海文藝出版社“中國筆記小說文庫”《清人稗錄》影印1936年上海大達圖書供應(yīng)社排印本,1995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筆記小說大觀》影印上海進步書局石印本。
《埋憂集》內(nèi)容豐富,舉凡筆記小說所有之雜錄、叢談、辨訂、志怪、記軼,無所不包。自序謂:“當(dāng)其思徑斷絕,異境忽開,窅然如孤鳳之翔于千仞,俯視塵世,又何知有蠅頭蝸角事哉! 于是又自浮一白曰:惜乎,具有此筆,乃不得置身史館與馬班為奴隸也,是亦足以自娛矣。”其中神怪性質(zhì)的作品,受到《酉陽雜俎》和《聊齋志異》的影響,寫得很有特色。如空空兒本為唐人小說《聶隱娘》中的人物,而《埋憂集》對空空兒的故事另作處理,將其寫成一位衣絳綃衣、憨態(tài)未改的韶麗女子。她惡作劇地竊走了兩江制府黃太保項上所掛的數(shù)珠,并懸于極高的報恩寺塔頂,留書責(zé)其蒞任以來,挾威以擾士民,挾術(shù)以欺君上,挾勢以辱長吏的種種罪惡,且警告說:“若不速圖悛改,仍蹈前愆,即當(dāng)取公首級,以為為大吏者戒。”太保毛骨悚然,貪暴從此稍戢。與唐人小說《聶隱娘》中那個供統(tǒng)治者驅(qū)使的政治工具相比,無疑是極大的質(zhì)變。
在寫人的題材方面,《埋憂集》也有出色的筆墨,如《金蝴蝶》,刻畫了一個不肯與俗浮沉的狷介之士聞人也,《陶公軼聞》,抓住陶澍家極貧的經(jīng)濟狀況與他嗜飲善博的粗豪性格的矛盾,敘寫他的懷才不遇,都極為生動精彩。
穿云琴
句曲道士忘筌,性豪逸,尤精于琴,遇良材,必重價購之,至于典質(zhì)不倦。后聞吳商名畏龍者,蓄琴頗富,往訪之,見其珍藏之穿云琴,質(zhì)理密栗,古色黝然,愛玩不
忍釋,請以重價購之,不許,乃悵然而出。一夕對月獨酌,念資用將竭,而寶琴終不可得,凄然泣下。 忽聞墻陰屟響有聲,一女子豐姿綽約,含笑而至。 曰:“如此良夜,請為清歌侑酒,以破岑寂,可乎?”遂于懷中取黃牙拍板,唱《琴心》一折,音韻凄惋,顧盼生姿。 筌連酹數(shù)觥,竟醉倒于床上。 及醒,窗中斜月瑩然,女猶坐于燈前。 遽起,促之歸寢。 女曰:“妾亦非私奔者。 自蒙青盼,覺人間尚有中郎,繼知君情深如許,故背主而來,將以此身相托。”筌乃擁之入懷,為訴流連之故。 女曰:“此易事耳。”筌聞之,喜極,曰:“然則今夕愿為情死。”遂擁入,共相繾綣。 既而鳥語參橫,女急起,曰:“吾二人豈可復(fù)留此耶?”筌辭以商琴未得,女笑曰:“第行勿憂也。”原來此女就是穿云琴所變,筌乃攜之入終南山。
熊太太
秦鐘岳之父從軍過五龍山,出獵迷路,被一熊攫入巖洞之中,熊取鹿肉自啖,并啖秦。秦察其意不惡,即出所攜火具取火,熊棄其余肉就秦食,才嘗一臠,輒點首喜躍不已。入夜即擁秦臥,數(shù)月竟產(chǎn)一子,熊朝夕哺乳如慈母。閱四載,兒壯偉如八九歲者,值熊出,秦攜兒狂奔數(shù)十里,逃回家中。家人見熊兒有熊虎之狀,如獲異寶。熊兒常思熊母,屢欲往尋,禁之,輒號哭不食。一日,挾弓上馬馳去,尋至熊洞。兒請母出山,不從,哀祈數(shù)日,始首肯,竟負(fù)熊歸。熊直撲向秦,秦跪謝,兒亦伏哭祈免,熊始怒目而止。秦起,喚其妻出,與相見,熊輒叉手答拜。天順二年,孛來犯神木,熊兒秦鐘岳聚鄉(xiāng)勇御之,擒孛來而還;弘治間,火篩犯塞,鐘岳大破之,斬火篩,以功封都督同知。鐘岳兼為熊母請封誥,比誥命至,秦挈熊母出,被以命服,隨例謝恩,悉如常人,惟不能跪與言耳。后太后聞其事,為幸其第觀之,賜號為熊太君,自是人呼為熊太太云。
慧娘
諸生宛霞,少孤貧,天資穎敏,然屢困場屋。其母姨之女慧娘,嫻詞翰,兼善琴弈,母姨愛生之才可托,而女父貧之,里中富商王某為其子請婚,父竟許焉。女聞之,遂病,醫(yī)曰:必得人心血合許,以合歡皮煎之庶可奏效。女父商之王某,王笑而絕之。生聞之,即至女所,解佩刀欲刺,為其母所阻,乃說其父同意將女改許生,女意少解,未半月已起。王氏聞之,復(fù)遣媒人來,父又許之。女知事已變,遂復(fù)病,未幾竟卒。生方入臨,女死而復(fù)生,言冥王謂其父為俗人,二人雖為情死,猶不失貞義,仍當(dāng)破鏡重圓。忽謝遷作亂,見女美,擄之去。生有仆鴻奴,攜劍斬賊,挾之歸,終于與生拜堂成親。
空空兒
兩江制府黃太保巡邊,舟泊京口,忽失項上所掛數(shù)珠,大驚,嚴(yán)令緝訪,了無蹤影。捕令某束手無策,乃離署微行密訪,至句曲山后,遇一韶麗女子,衣絳綃衣,弓鞋窄袖,行絕壁間,采女貞于樹,上下如飛鳥,異之,乃尾隨至溪邊,入一洞穴,其中大可數(shù)畝,而幽折蛇旋,迥非人境。穴盡處有茅屋數(shù)間,一位滌器的老嫗見某,竟直呼其名,問至此之故。某具道來意,嫗微笑承認(rèn)其女確系取珠之人,并應(yīng)允:“明日當(dāng)送還,貴官于午后至報恩寺塔頂攜取可也。”屆時,太保乃命副將率兵往。至日中,眾目睽睽,仰注塔上,忽見一道紅光,瞥如飛電,而數(shù)珠已掛于頂。于是令健卒梯而登,取珠下,見珠上系書一封,題曰“空空兒手緘”,信中責(zé)其蒞任以來,挾威以擾士民,挾術(shù)以欺君上,挾勢以辱長吏,且警告說:“若不速圖悛改,仍蹈前愆,即當(dāng)取公首級,以為為大吏者戒。”太保毛骨悚然,貪暴從此稍戢。
荷花公主
彭德孚游南屏,見漁者網(wǎng)得一蟹,大如盤,心異之,買而放諸西湖。蟹入水,舉雙螯向船頭作拱揖狀再而去。后數(shù)日,彭生邂逅一女郎,光艷絕代,自稱乃荷花公主,感其情深,遂以身相托。其舅乃西湖判官,聞知大怒,押生至,欲治其罪。不料當(dāng)他見到彭生,忽驚起離座,下階迎跪曰:“郎君猶憶漁舟邂逅時耶? 自蒙垂救,此恩未有以報。頃老婢來言,不知何處來一男子,擾吾甥閨閣,故致此冒瀆,某罪大矣。”不僅不加罪,反促成了二人的姻緣,道是:“若不以非族見嫌,則愿言倚玉。”原來他就是被彭生救下的大蟹。
真生
真生英姿颯爽,才氣無雙,雖得汪廷珍賞識,卻屢躓南闈,郁郁不得志。于是謝絕人事,鍵戶下帷,每文成,輒走山中抱髑髏歸,置幾上酹以酒,且讀且飲,讀竟,痛哭一日。迫夜,方挑燈讀,忽一美人翩然入,自言為海鹽吳氏,其先人于明末殉難京師,家屬南奔,被福王選入宮中,未及邀幸,而大兵已破金陵,吳氏被一裨將所掠,將納為側(cè)室,以佩刀自剄死,藁葬于此。真生固已知其為鬼,但喜得知音,亦無懼意,并許為收葬,伐石表其貞烈。自是女無夕不至,生對之讀,恒忘倦;女憫其勞也,則為置博局,相與戲笑,有時瀹茗彈琴,常至達旦。后吳氏為上帝召為紫府侍書,慘然離別。真生亦因制藝過于沉博絕麗,主司未解,卒為所斥,病卒。真生不知已死,信步出門,意將尋女,相遇于曠野。女笑其癡心,并告知已拔真生知己汪廷珍為順天正考官,因拔玳瑁簪贈之以辦行裝。明年真生果然選為南元,會試聯(lián)捷,以殿試第三授編修,給假旋里。比入門,見其妻方缞麻哭于堂中,大呼曰:“我今已及第歸來矣。”妻回頭,見生裘馬赫奕,大駭曰:“君前已下第哭死,適已周年矣。”生聞言,如夢始覺,長嘆一聲,奄然竟沒,衣冠如蛻焉。真生死后,終得吳氏為偶,且度為地仙。
上一篇:《型世言》介紹|賞析
下一篇:《增補紅樓夢》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