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納蘭性德撰。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明珠的長子。幼年好讀書,善騎射。康熙十五年中進士,授三等侍衛,后來升為一等侍衛。31歲時,因患寒疾而死。他性情謹慎謙虛,并不看重富貴功名,卻很仰慕文人雅士的生活。許多知名文士都同他有深厚的友誼。凡有困難,他都慨然相助。在文學上,他是一個有才華、有見解的人。他強調以詩歌表達自已的真實性情,堅決反對模擬的風習;他主張發揮創造力,運用新的形式表情達意,無需仿效古體。他在文學創作上的主要成就是詞。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說:“納蘭容若為國初第一詞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贊揚他的詞是“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他的詞以小令見長,體物言志,真切自然,婉約清麗,哀怨纏綿。陳維崧說他的詞“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50余首悼亡詞,最足以代表他的思想和風格?,F存納蘭性德的集子主要有他的老師徐乾學在康熙年間編成的《通志堂集》20卷。單刻其詞的多種集子中,收詞最多的是光緒6年刊行的《榆園叢刻》本《納蘭詞》5卷附補遺1卷。《四部備要》本、《叢書集成》本、《萬有文庫》本和1954年文學古籍刊行社本,都是以此本為底本排印的。
上一篇:《精神分析引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經史問答》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