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由質開文
古代詩學概念。原是明徐禎卿論詩以質為本而又文質兼重的主張。語見其《談藝錄》:“由質開文,古詩所以擅巧;由文求質,晉格所以為衰;若乃文質雜興,本末并用,此魏之失也。”徐氏推崇先秦兩漢之詩,他認為先秦兩漢的詩歌之所以遠勝后代的作品,即在其“質”:“嗟夫,文勝質衰,本同末異,此圣哲所以感嘆,翟、朱所以興哀也。”他重視質,但也反對“欲拯質,必務削文;欲反本,必資去末”的偏向,因而提出“由質開文”的主張。自孔子稱“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文質二者不可偏廢,已成為人們論文的常識。然徐禎卿復細加分別,分為“由質開文”、“由文求質”、“文質雜興”三類不同的狀況。他認為質是第一位的,文次之,故當以質為本然后求文,即“由質開文”。先秦兩漢古詩格高,其原因即在于此。而晉詩顛倒了主次,由文求質,其格所以為衰。至于魏詩則文質并重,主次不分,亦不足取。這是明顯的偏重于質的觀點。徐禎卿“由質開文”之說與“因情立格”之說是一致的,都體現了他重視情實的觀點。他是前七子之一,與李夢陽、何景明一樣都提倡復古,提倡漢魏詩歌高古的格調,但他將格調與尚質結合起來談,力求避免徒擬聲調而僅襲其貌的弊病。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珠英學士集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別集·疑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