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美國著名作家房龍寫的一部通俗歷史著作。本書根據美國利夫萊特出版公司1940年版譯出,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于1985年9月出版,全書24萬字,共分30章,作者在這部書里追溯歷史發展的軌跡,縱論人類思想發展史,主張思想自由,贊美對異己的寬容,譴責反動分子鎮壓新思想,表達了作者進步的見解。
全書的30章既互相銜接,又自行獨立。書中介紹到人類歷史的每一個時期,都有一些勇敢者勇于發現新事物、探索真理。雖然當時的統治者倍加排斥,摧殘,但真理的光輝卻永照后來人,是扼殺不了的。書中例舉了伊拉斯謨,拉伯雷蒙田,阿爾尼斯,布魯諾,伏爾泰等歷史名人的業跡用以說明上述思想。作者在此書中,探討了產生不寬容的原因:認為恐怖是產生所有不寬容的起因,無論迫害的方法與方式是什么,它的原因來自恐懼,它的集中表現可以從豎起斷頭臺的人和把火種投向火柴堆的人的極端痛苦表情中看得一清二楚,并接著提出解決恐懼(不寬容)的方法。最后一章作者對未來充滿信心,認為寬容的一天終會到來。
本書脈胳清晰、文理透徹、通俗易懂,特別是它的寬容思想,深入人心,但我們也應看到作者不能容忍革命時產生的恐怖,反映了他的局限。但無論褒貶,它仍是一本有世界影響的名著。
上一篇:《家庭經濟分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小名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