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故論衡》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語言文學研究著作,章炳麟撰。章炳麟(1868~1936),字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思想家、學者,博通經史、文字、音韻、訓詁,造詣精深,在使傳統小學擺脫經學附庸地位,成為獨立的語言科學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本書上卷與《文始》一書集中反映了他的音韻學思想。
本書分上、中、下3卷。上卷11篇論小學,討論語言、音韻問題;中卷7篇論文學,討論文學界說與歷代散文、詩賦的得失;下卷9卷論諸子學,闡述諸子哲學的流變。上卷重要的篇目有《成均圖》、《二十三部音準》、《古音娘日二紐歸泥說》、《語言緣起說》、《轉注假借說》、《音理論》、《古雙聲說》等。
作者在清代學者古音韻研究成果上,根據各韻部之間的關系,立古韻23部,對后來學者確定古韻分部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書進一步發展了陰陽對轉的學說,創“旁轉”術語,創造了成均圖;書中《二十三部音準》專講擬音問題,第一次用漢字描寫出漢語的音值;在古紐研究上,定古紐為5類21個,第一次對古紐作了系統的描述;首先提出“娘日歸泥”說,用諧聲、聲訓、異文等幾方面的材料證明中古時娘日紐在上古時屬于泥紐,此說為學術界所接受。書中還闡述了章氏語源理論的重要觀點,對六書轉注、假借的分析及章氏對語言文字研究的宏觀認識。本書考證詳核,論述精辟,頗具特色。
章氏《文始》取《說文》中510個獨體字和半獨體字為“初文”和“準初文”,由此推求語詞的音義關系,是探求漢語語源的重要著作。
上一篇:《四角號碼新詞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國民經濟學原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