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與哲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法國著名美學家米蓋爾·杜夫海納著。本書是當代西方現象學的代表作之一。中譯本根據法國巴黎克林克謝也克出版社1980年版譯出,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于1985年5月出版。本書分3部分13節,共約18萬字。本書原為作者15年間的論文結集,故時間跨度較大,涉及內容廣。本書第1部分論述美學中的哲學問題。作者對美、審美價值、自然的審美經驗、意向性等概念,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獨到的見解。作者認為,美學除“把握與文化之物既相對立又相聯系的自然之物之外,更主要的是把握根本,即審美經驗本身的意義,這即包括構成審美經驗的東西,又包括審美經驗所構成的東西”?,F象學等哲學流派之所以偏重美學,“因為這樣它們可以尋根溯源,它們的分析也可以因為美學而變得方向明確,條理清楚”。杜夫海納的美學思想正是在于強調感覺和知覺的意義,為審美經驗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本書第2部分為藝術與符號學。作者探討和論述了藝術是不是語言、邏輯形式主義和美學形式主義、結構與意義、文學批評與現象學等內容。作者從語言學、邏輯學、信息論等不同學科以及文學、電影、繪畫、音樂等不同藝術種類深刻地分析了符號、語言、信息、意義等許多重要的美學概念,并對這些概念提出有創見的定義。在本書第3部分今日之藝術中,作者對藝術在現代社會中的遭遇、審美對象,技術對象,抽象畫的表現性等問題作了深入的剖析,用現象學理論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新的表述。英國著名美學家哈羅德·奧斯本稱這部書“極為有趣并值得一讀”。不過,此書內容多,頭緒繁雜,行文悔澀艱深,難以理解。
上一篇:《續夷堅志》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美學與意境》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