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漢鐃歌釋文箋正
樂府詩專集箋釋。清王先謙著。先謙(1842—1917),字益吾,湖南長沙人。同治進士,官至內閣學士。工古文詞,治經重考證。著述極富,有《漢書補注》、《后漢書集解》、《莊子集解》、《荀子集解》、《十朝東華錄》、《虛受堂詩文集》等。清代注釋饒歌者,此書最晚出,箋釋也最詳備。其體例為:一、題解。二、正文。其文字校勘、古音葉讀即注于正文之下。三、釋文。通釋全篇大意。四、箋正。采錄舊說,申述己意。最后附錄魏至明各代擬作。漢鐃歌十八曲向稱難解,其主要原因為“字多訛誤”,“皆聲辭艷相雜不可復分”(《古今樂錄》)。作者不同意這一看法,認為沈約收鐃歌入《宋書·樂志》時,已重加厘正,離艷辭與聲而二之,并由此出發,解釋鐃歌,其在《例略》中自稱:“遺文具在,切究而旁通,鮮不得當。十八曲中事跡顯符者一經指出,固屬快心,即冥收隱合,如《擁離》、《石流》等篇,案之事理,皆確不可易,非敢自欺以欺人也。”作者于箋釋用力頗勤,材料之翔實,也勝過前人,足資治樂府者參考。但持論時有可商之處,即以作者自以為其解釋“確不可易”的《擁離》、《石流》兩篇而言,釋《擁離》為“諷武帝上林之役”,釋《石流》為“蘇武傷李陵而作”,也僅僅出于臆測,有望文生訓、穿鑿附會之嫌。作者于釋《鐃歌》之外,又曾箋釋《安世房中歌十七章》、《郊祀歌十九章》,收入作者所著《漢書集注》中,頗有參考價值。有原刻本。
上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地方總集·永康詩錄
下一篇:詩詞研究·詩學研究·漢魏六朝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