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庚戌,(戴笠)寓爛溪周氏。王寅旭、潘次耕邀余同訪,是歲之八月二十一日也。周留宿小飲。戴舉一令,以幾案食物為問,能辨對明晰者,免飲,否則罰。隨手拈豆一顆,問予曰:“或云豆形似蠶,或云豆熟蠶時(shí),二說孰是?”予曰:“豆熟于蠶時(shí)者不一。《酉陽雜俎》載:‘刀豆莢,形似劍,脊三棱,謂之挾劍豆。’則此豆亦以似蠶得名耳。”戴然之。又指盤中雞卵,問寅旭曰:“先有雞而后有卵乎?先有卵而后有雞乎?”王以形化、氣化之說應(yīng)之。復(fù)問次耕曰:“去年此日,是何物耶?”潘曰:“酉二十一日,乃醋也。”眾共服其超雋。 ○清·鈕琇《觚剩》卷二
[述要] 康熙九年八月二十一日,潘耒(字次耕)與鈕琇,王錫闡(字寅旭)同訪隱士戴笠于爛溪周氏家中,并被周留宿小飲。酒席上,戴舉一令,以桌上食物提問,能回答清楚者,免飲,否則罰酒。戴隨手拈豆一顆,問鈕蠶豆何以得名,鈕以《酉陽雜俎》為據(jù),謂此豆以似蠶而得名。又問王,雞與蛋孰先孰后,王以形化、氣化之說應(yīng)之。再問潘:“去年今日,是為何物?”潘答:“是酉廿一日,乃醋也。”于是舉座嘆服。
[事主檔案] 潘耒(1646—1708) 清學(xué)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吳江(今屬江蘇)人。師事顧炎武,博涉經(jīng)史及歷算聲韻之學(xué)。康熙時(shí)舉博學(xué)鴻詞,授檢討,參與纂修《明史》。散文頗多論學(xué)之作,也能詩。有《類音》、《遂初堂詩集、文集、別集》等。
鈕琇(?—1704) 清文學(xué)家。字玉樵,吳江(今屬江蘇)人。康熙貢生,官高明知縣。撰有筆記《觚剩》,所記以人物故事、詩話為主。另有《臨野堂集》。
戴笠(1614—1682) 明末清初江蘇吳江人。字耘野。初名鼎立,字則之。明諸生。明亡,入秀峰山為僧,得禪學(xué)宗旨。久乃返初服,以教授自資,勤于著述。潘檉章、吳炎撰《明史記》,曾分撰《流寇志》,因此作 《流寇長編》(又名《寇事編年》,弟子吳殳修訂后名《懷陵流寇始終錄》)。尚著有《永陵傳信錄》、《甲申剩事》、《魯春秋》、《行在陽秋》、《發(fā)潛錄》等。
上一篇:《遭際第一 沈德潛 弘歷》
下一篇:《酒有千日醉 劉杳 任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