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菟裘歸計
典源出處 《左傳· 隱公十一年》:“羽父請殺桓公,以求大宰。公曰:“為其少故也,吾將授之矣。使營菟裘,吾將老焉。’”《史記·魯周公世家》:“十一年冬,公子揮諂謂隱公曰:‘百姓便君,君其遂立。吾請為君殺子允,君以我為相。’隱公曰:‘有先君命。吾為允少,故攝代。今允長矣,吾方營菟裘之地而老焉,以授子允政。’”
釋義用法 春秋時,魯國的羽父(公子揮) 向隱公請殺子允 (后來的魯桓公),以謀求為相。隱公不肯,說他將把國政授予子允,自己則要到菟裘之地退隱。后用此典指謀地告老歸隱。
用典形式
【覓菟裘】 宋·蘇軾:“聞道錦江思濯錦,便須到處覓菟裘。”
【菟裘計】 金·段成己:“菟裘計,何時有? 林下約,床頭酒。”
【菟裘無恙】 宋·范成大:“問菟裘無恙否? 天教重到。木落霧收,故山更好。”
【菟裘歸計】 元·耶律楚材:“自料荒疏成棄物,菟裘歸計乞封留。”
上一篇:詩詞典故《脫屣》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蕭郎》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