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烽火城西百尺樓》簡介|介紹|概況
詩歌篇名。《從軍行》,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舊題,內容“皆軍旅辛苦之辭”(《樂府解題》)。唐王昌齡擬作共七首,此為其一。明唐汝詢《唐詩解》:“此久戍而思家也。言于戍樓獨坐而聞秋風,感時之念已切,又況笛奏關山,能不想及閨中乎?是以心馳萬里而生愁也。或以金閨指朝廷,而引謝朓詩語為證,則此當是思君之作;然關山等語念切思家,仍以前說為是。”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萬里之外,念及金閨,能無愁乎?”今人徐中玉、金啟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引清李锳語:“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無以慰閨中之思己,正深于思家者。”今人王從仁說:“在盛唐將士心中,翻滾著兩種不同的情感的波瀾。一是傳統的尚武精神,‘男兒本自重橫行’的大丈夫氣概,加上保家衛國,廓清邊紛的雄心壯志,凝聚成戰斗的豪唱。二是對家園、親人的懸掛,加上統治集團措置失當、邊將昏聵無能給戍卒帶來的壓抑和痛苦,又形成低徊哀怨的思鄉之曲。可貴的是,王昌齡筆下,這兩種情調、兩股旋律,不是截然分離的;他通過組詩的形式,使之互為交融、共同突出了一個主題:出征戰士思念故鄉和立功報國兩種心情的矛盾,并從矛盾心理的刻畫中,展示戰士的全部生活和精神面貌,他們的歡樂、追求、愁思和痛苦。當然,作為主旋律,又始終是昂揚向上的,從而傳達出盛唐精神的一個側面”(《古典文學三百題》)。此詩寫出征將士久戍邊地的思歸之情。前三句敘事,描寫環境,反復渲染,第四句抒情,水到渠成,警拔有力;抒情采用曲筆,“不言己之思家,而但言無以慰閨中之思己”,把征人和思婦的感情融為一休,神韻飛騰,動人肺腑。
上一篇:《云中君》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伏虎韜》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