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軒摭錄《一筆落》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匪徒趙三者,倚屠為業,膂力過人,人畏之如虎。有市其豚,[1]則恃好惡,持刀言曰:“吾只一刀落,多少碰汝造化也!”人或議之,必受其毒,由是道路以目,敢怒不敢言。[2]一日有貴介過其門,趙三偶舉刀,不期刀脫手落貴介前,傷其身。[3]鳴于官。官素知趙無賴,故作問難,而趙辯黠,急難屈服。忽一老書前曰:[4]“書已判定此案。”官問:“何判法?”對曰:“屠某脫擲屠刀,實非刃傷之。”趙聞乃服。官疑賂,叱曰:“若持此論,殺人者皆不死!”迨視案內字句,官笑曰:“屠某脫擲屠刀,實飛刃傷之,此說極是!”即捉筆點定之,趙猶未之知也。既而詳文稿脫,議者稱快。[5]趙知,乞憐于老書,書笑曰:“汝不知吾,吾做此勾當已老,只一筆落,生死碰汝造化也!”趙默然。卒聞成罪,抑郁死。
【注釋】 [1]市其豚:買他的豬肉。市:動詞,買。豚:小豬。這里指豬肉。 [2]道路以目:指人們懾于某種威力,路上相見,僅能以目示意,敢怒不敢言。語出《國語·周語由上》。 [3]貴介:尊貴,這里指尊貴的人。介:大。 [4]老書:老書手,即官衙里主管記錄的小官吏。 [5]詳文:上報的文書。
【譯文】 為非作歹的小人趙三,依靠殺豬作為職業,他體力強壯,超出常人,人們像害怕老虎一樣害怕他。有到他那兒買豬肉的,他就根據自己的好惡,拿著刀對人說:“我只管一刀下去,斤兩多少就要看你的運氣了!”人們如果議論他,一定會受到他的傷害,因此大家在路上相見只能用眼神示意,敢怒不敢言。一天,有位豪紳路過他的門口,趙三偶爾舉起刀,不小心刀脫手落在那人的身前,傷著了他的身體。豪紳向官府鳴冤告狀。縣官一向知道趙三是個無賴,所以反復追問,而趙三多方狡辯,縣官也為無法讓他伏罪而著急。忽然一位老書手上前來說:“記錄的文字已經判定這個案子了。”縣官問:“怎樣判法?”回答說:“屠某脫擲屠刀,實非刃傷之。”趙三聽后就服氣了。縣官懷疑老書接受了趙三的賄賂,斥責他說:“如果按你這個說法,殺人的人都可以不死了!”等到他一看案卷的字句,便笑著說:“屠某脫擲屠刀,實飛刃傷之,這個說法對極了!”隨即他拿起筆來,修改確定案卷,趙三還蒙在鼓里呢。此后不久,上報的正式公文完成了,議論的人都說是大快人心的事。趙三知道后,乞求老書手筆下留情,老書笑著說:“你不了解我,我做文字記錄有年頭了,只管一筆下去,是生是死就看你的運氣了!”趙三無言以對。最后聽說以此判罪,趙三因為忿恨在心而死掉了。
【總案】 運用漢字音同、形義不同的特點,制服了讓縣官無奈、讓百姓痛恨的歹徒,是這篇小說的主要情節,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一筆落”制服了“一刀落”,雕蟲小技戰勝了暴力邪惡,這一頗具戲劇性的故事讓“議者稱快”,也讓讀者稱快。像趙三這種蠻橫無理的無賴小人,也只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文字游戲這種近似無賴的辦法來對付他。作者正是在這似合理合法又不盡合理合法的辦案故事中,宣揚了自己隱惡揚善的思想,勸戒人們不要做損人利己的事情,否則必將受到懲罰。然而在當時的封建制度下,作者的這種思想也只能是一種理想而已,是不可能實現的。
朱曉晨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搜神后記《丁令威》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