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一種新的世界觀》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美國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華德著。這部書發表后曾引起西方學術界普遍的震驚。本書的主要作者里夫金是當今美國頗有聲望和影響的著作家、社會活動家,他還著有《誰將扮演上帝》、《正在出現的秩序》等。本書中文本根據美國紐約矮腳雞出版公司1981年版譯出,由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年出版。全書有6章:世界觀,熵的定律,熵:一種新的歷史框架,非再生能源和臨近的熵的分界線,熵和工業時代,熵:一種新的世界觀,共有17萬字。在本書中,作者把熵這個物理學的概念廣泛運用于哲學、心理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以及西方文化的諸多領域。作者認為牛頓的機械論世界觀行將滅亡,取而代之的是熵的定律。熵的定律即熱力學第二定律,作者賦予它哲學上的意義,用以表明能量只能不可逆轉地沿著一個方向轉化,即從對人類來說是可利用的狀態到不可利用的狀態,從有效的到無效的狀態的轉化。作者認為熵定律不僅適用于地球這一特定系統,而且也適用于包括所有星系和銀河系在內的整個宇宙。由此。作者贊同赫爾姆霍茨的“熱寂”說,認為整個宇宙經歷爆炸,膨脹、平衡,最后能量差別均趨向于零,宇宙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人類社會的歷史也是日益衰落的歷史,如希臘神話把歷史劃分為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英雄時代和鐵器時代,一代比一代退化、一代不如一代。人類的思維也是愈來愈復雜、混亂、模糊,朝著浪費的方向發展。作者還就能源、經濟、第三世界的發展問題,表述自己的理論見解。全書中作者有不少大膽的創見和出人意料的分析,但是也反映出作者的局限性和悲觀的論調。
上一篇:《源氏物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燕子箋》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