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龕手鑒》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龍龕手鑒》,字書,4卷,遼僧行均編撰。據(jù)清代修《四庫全書》的館臣說四庫著錄之本是影抄遼刻;清人錢大昕則說他見到的本子,是影南宋的鈔本——可能所指就是一種本子,即現(xiàn)在通行之書。
本書卷首有沙門智光的一篇序,作于遼圣宗統(tǒng)和十五年,即宋太宗至道三年(997);這部書大約就在此期間完成。序中提到行均姓于,字廣濟(jì),擅長音韻,精于字書,他編這部書主要還是為了使佛教徒通解文字,以便于領(lǐng)悟釋典。智光認(rèn)為有了這部書,“猶手持于鸞鏡,形容斯鑒,妍丑是分,故名之曰《龍龕手鑒》。”此書編輯體例特點有七:(一)全部組織按《說文解字》部首;(二)凡部首之字,以平上去入四聲為次序;(三)各部之字,也用四聲次序排列;(四)每字之下,詳列正俗古今及或作諸體;(五)所收之字,除《說文解字》、《玉篇》等古字書外,并采集佛典,以補六書之所未備;(六)收錄26430字,注163170余字。(七)所收字的下面都加注音和釋義;注音有的用反切,有的注直音,并不一致;而注釋都很簡單。這部書引佛書來證釋音義,錢大昕即曾指出所引有“舊藏、新藏、隨文、隨函、江西隨函、西川隨函”諸名以及“應(yīng)法師音、郭逡音、琳法師說”等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也說它“每引《中阿含經(jīng)》、《賢愚經(jīng)》中諸字,以補六書所未備”。但它畢竟不是專為解說釋典而作,而且補充了《說文解字》和《玉篇》一些未收的字,編排方法也出于獨創(chuàng),尚有條理,注解亦不失為清楚,是一部可資參考的古代普通字典。《龍龕手鑒》融合了儒家和佛家的經(jīng)典詞匯,成為一部綜合性的比同時各種字書具有更為豐富內(nèi)容的字書。它在字書發(fā)展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xiàn)和地位。此書有《續(xù)古逸叢書本》、《四部叢刊續(xù)編》本、嘉慶五年(1800)慎余堂刻本。
上一篇:《龍川文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20世紀(jì)西方美學(xué)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