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鑄
煙絡橫林,山沉遠照,迤邐黃昏鐘鼓。燭映簾櫳,蛩催機杼,共苦清秋風露。不眠思婦,齊應和、幾聲砧杵。驚動天涯倦宦,骎骎歲華行暮。
當年酒狂自負,謂東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驂北道,客檣南浦,幽恨無人晤語。賴明月、曾知舊游處,好伴云來,還將夢去。
【注釋】
遠照:指夕陽。迤邐:原指山巒綿延起伏,這里指鐘鼓聲連續不斷地
傳來。蛩催機杼:蛩,蟋蟀。因其聲像“促織”,所以有催促機杼的意思。應和:呼應。骎骎:原意指馬奔馳,這里指時間飛逝。東君:司春之神。驂:古代駕車時在兩邊的馬。南浦:南面的水邊,泛指離別之地。賴:幸虧,幸而。
【鑒賞】
這是一首表現沉浮于宦海而老大無成的天涯倦宦的孤寂的作品,讀來如“橫空盤硬語”(朱孝臧語),多悲涼沉郁之感。
詞的上闋寫游宦黃昏時分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暮靄、橫林、夕陽、遠山、沉鐘,一切都顯得那樣遼遠開闊。暮氣蒼茫之中的所見又是那樣觸人愁懷,隱隱透出天涯羈旅的況味。時至深夜,吸引作者的除了點點燭火,還有細微隱約而又格外清晰驚心的聲響:蟋蟀的悲鳴仿佛在與作者共嘆清秋風露的凄苦,其間夾雜著不眠思婦為征夫搗衣的砧杵聲。在寂靜的秋夜,這斷續的搗衣聲包含了幾多期待與思念。作者在開篇以不同凡響的起筆奠定了蒼茫凄涼的抒情基調后,在這里又進一步將寫景抒情相融合,以聲傳情地寫出作者心中同樣擁有的那份思婦心中的悲愴,并使之在情感共鳴中自然地感嘆:“骎骎歲華行暮”,為下闋的憶昔埋下伏筆,使之自然過渡。
下闋“當年”二字直接追憶往昔的生活理想,并轉而抒發羈旅孤寂之愁。年輕豪爽的他自以為老天會把錦繡前程留給他,不料作者遭遇的卻是天南地北流浪飄泊的孤旅生活。今昔對比的懸殊,現實與理想的反差,使作者自然產生“幽恨無人晤語”的孤寂之嘆。同時這里的孤苦之感與上闋思婦的心情暗合,又使詞作出現了由嘆羈旅行役之苦到思念閨中之人的抒情轉變。這樣,結尾的奇思異想就水到渠成了。萬般無奈之下,作者只好慶幸“明月曾知舊游處”,希望明月伴著彩云帶他到夢中與她相會。作者將一片深情都托付于幻境般的明月、彩云、夢鄉,天真浪漫里吟詠出一曲天涯倦宦的悲歌,凄清柔婉中見沉郁悲憤。
上一篇:賀鑄《天門謠·牛渚天門險》宋詞賞析
下一篇:賀鑄《望湘人·厭鶯聲到枕》宋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