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閟宮》簡介|介紹|概況
《詩經·魯頌》篇名。《毛詩序》說:“《閟宮》,頌僖公能復周公之宇也。”宋朱熹《詩序辨說》:“此詩言莊公之子,又言新廟奕奕,則為僖公修廟之詩明矣。”清姚際恒《詩經通論》:“此詩當為僖公祀禰廟,而史臣作頌以夸大褒美之。”方玉潤《詩經原始》:“詩首尾以廟言,是《頌》為廟祀作也,復土宇僅詩中一端,何以能賅全詩耶?‘閟宮’、‘新廟’當是一事,但不知為魯何廟。”今人陳子展《詩經直解》:“《毛序》朱說各得詩旨一半。此頌美僖公保衛疆土,修建寢廟之詩。”高亨《詩經今注》:“這也是一首歌頌魯僖公的詩。魯僖公派兵伐淮夷,取得勝利。依古禮以其戰功告祭祖廟。魯臣作此樂歌,在告祭時唱之。”程俊英《詩經譯注》:“這是歌頌魯僖公能興祖業、復疆土、建新廟的詩。全詩共九章,一百二十句,是《詩經》里最長的一首詩。詩的作者是奚斯,他的名字見于《左傳》魯閔公二年,和僖公是同時人,官大夫,亦名公子魚。前人早已指出,《魯頌》是媚上之詞,它對后世文人替封建帝王歌功頌德的文章產生過消極的影響。”程說,是。該詩很好地運用了《詩經》中“賦、比、興’三種基本藝術方法中的“賦”,盡力渲染鋪陳,極富氣勢。
上一篇:《長門賦》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閔予小子》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