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至五代文總集。與《全唐詩》一樣,《全唐文》也是清代官方組織編修的。嘉慶十三年(1808),清仁宗(嘉慶皇帝)從內府中取出乾隆年間禮部侍郎陳邦彥所編修的共有一百六十冊的《唐文》觀看,覺得它“體例未協,選擇不精”,便命太子太傅董誥組織人力,重加編纂。董誥在當年十月,組織了包括著名學者阮元、孫星衍、法式善、徐松等在內的龐大的編纂班子,以舊本《唐文》為基礎,參采《四庫全書》、《永樂大典》、《古文苑》、《文苑英華》、《唐文粹》以及史子雜家、金石碑版等,歷時六年,編成了這部卷帙浩繁的大書,共一千卷,收錄三千余位作者一萬八千四百多篇文章。《全唐文》與《全唐詩》體例基本相同,以人為綱,各家名下再按文體分類編排。其先后次序為:首皇帝,次后妃,次宗室諸王,次公主,次臣工,次釋道,次閨秀。每人之下均附有簡明的小傳。這樣的排列在今天看來,很覺得可笑,但在“家天下”的時代,卻是天經地義的。盡管《全唐文》的編纂班子是由當時第一流學者組成的,但也并非十全十美,尤其是不注文章的原始出處,這對《全唐文》這樣工具書式的文獻資料匯編來說,可謂是致命傷。
上一篇:什么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下一篇:什么是《古文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