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松石圖
清·弘仁作
紙本水墨
縱一九八.七厘米
橫八一厘米
藏上海博物館
右上自題款識:“黃海松石,為文翁先生寫,弘仁。”下鈐朱文印一。左下有“庚子”年款,為畫家晚年之作。
黃海松石圖
此幅寫黃山后海一帶景色,以高幀直構圖為之,左側山峰直立,上接云表,右則峭聳兩峰,上下俯挹,而云松盤曲舒展其間。構圖疏宕錯綜,雖簡而不孤秀,欲繁而不迫塞,得空靈之意。山石以濃墨枯筆勾寫,或皴或水墨渲染,將外框勾勒,內皴大小斧劈和披麻融為一體,交互為用,又時作礬塊,更見一種從黃山寫生得來之橫解索皴,故皴筆豐富。全圖從寫生中得來。奇松則姿態清瘦,虬枝夭矯,用筆堅勁而具松動之意。全圖結構,平直起落,深得建筑感。而諸如苔點、細草、遠峰、枯木、小枝等細微處見精神,亦一筆不茍,運腕沉著,均為弘仁山水之特點。兩峰峭壁間群松參差,融“風入松”之古曲意,冷韻清響,妙音入聽。空白處之精心結構如此。弘仁長期生活于黃山,體會尤深切,獨往心會,人所難臻之境。每于靜觀默審,澄懷息機之際,聆聽山谷中風聲、泉聲,其《偈外詩》有云:“落落寒松石澗間,撫琴無語聽潺湲。此翁不戀浮名久,日坐茅亭看遠山。”他善于吹笛度曲,曾于中秋明月夜坐于黃山文殊石萬仞之上,面對群山萬壑吹笛至更深夜半。其作畫也往往在“夕陽告往”之時,耳聞“絲竹清音”,“黃岳弄云,光怪陸離,搖曳萬狀。漸公不禁解衣脫帽,捉紙布圖”(許楚題弘仁《石淙舟集圖》)。故其音樂感受也透入畫筆深處,臻于一片靈境、美境。
上一篇:《巉崖陡壁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山水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