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類稿》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俞正燮撰。俞正燮(1775~1840),字理初,安徽黟縣人。該書共15卷,為作者畢生研治經、史、諸子、醫學、天文及佛道論述的匯編。因輯成于清道光癸巳年(十三年,1833),故名。其中史學方面的論述包括《駐札大臣原始》、《臺灣府屬渡口考》、《俄羅斯佐領考》、《地丁原始》、《木棉考》等,都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如第12卷中《地丁原始》篇,據清代管書及京報所載,備列各年全國丁口之數。順治初年為1063萬余口,康熙二十一年(1682)為1943萬余丁。五十年(1712)為2417萬余丁。五十一年詔令全國地丁錢糧以五十年為準,“盛世滋丁,永不加賦”。至康熙六十年(1722),丁口增加到2735萬余丁。雍正四年(1726),全國僅百歲以上老民老婦就有142萬1652名,“可謂極古今太平之盛”,記載十分具體。此外,第13卷中《節婦說》、《貞女說》、《妒非女人惡德論》等篇,提倡男女平等,表現出作者的進步思想傾向,,在當時亦十分可貴。如《節婦說》認為,“婦無二適之義,固也。男亦無再娶之儀。苛求婦人,遂為偏義”。“古禮,夫婦合體同尊卑,乃或卑其妻子。古言終身不改,七事出妻,乃七改矣。妻死再娶,乃八改矣。男子理義無涯涘,而深文以網婦人,是無恥之論也”。“女再嫁,與男再娶者等。其再嫁者,不當非之。不再嫁者,敬禮之斯可矣”。《貞女說》引所見詩說:“閩風生女半不舉,長大期之作烈女。婿死無端女亦亡,鴆酒在尊繩在梁。女兒貪生奈逼迫,斷腸幽怨填胸臆。族人歡笑女兒死,請旌藉以傳姓氏。三列華表朝樹門,夜聞新鬼求返魂。”并評論說:“嗚呼! 男兒以忠義自責則可耳,婦女貞烈,豈是男子榮耀也。”李慈銘評價其書說:“理初經說之外,醫學、天文,尤所窮究。其第8卷《駐札大臣原始》,第9卷《臺灣府屬渡口考》、《俄羅斯佐領考》、《俄羅斯事輯》、《緬甸東北兩路地形考》,第12卷《總河近事者》、《地丁原始》、《除樂戶丐戶籍》及《女樂考》,亦他日國史所必需也。”有道光十三年求日益齋初刻本,光緒五年(1879)會稽章氏重刻本,1934年《安徽叢書》據作者晚年手校本影印本,193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本及1957年重印本。俞正燮另有《癸巳存稿》15卷,體例性質均與該書相同,并于同一年匯編成書,唯刊刻晚于該書14年,亦有商務印書館排印本,可并參考。
上一篇:《疇人傳》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白居易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