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疇人傳》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阮元(1764~1849)編。共46卷。有關中國古代自然科學家的傳記匯編。前42卷收錄自上古傳說到清代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243人,后4卷收錄與中國相關的西洋科學家37人,共280人。“疇人”一語出自《史記·歷書》“疇人子弟分散”。“疇”是“類”的意思。三國魏如淳說:“家業世世相傳為疇,律年二十三傅之疇官,各從其父學”。疇人就是世代相傳掌握天文歷算等專門知識的人。《疇人傳》即在當時一些精于天文律歷的學者如李銳、周治平、錢大昕、凌廷堪、談治泰、焦循等的協助下編定的,匯集了歷史上主要科學技術專家的事略,對了解中國古代的科技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該書《凡例》中說:“是編于儀器制度摭錄特詳,欲使學者知算造根本當憑實測、實測所資首重儀表,不務乎此而附合于律于易,皆無當也”。又說:“是編著錄,專取步算一家。其以妖星、暈珥、云氣、虹霓占驗吉兇,及太一、壬遁、卦氣、風角之流,涉于內學者,一概不收”。反映出作者注重實證,反對虛妄占驗的科學態度。取材以《二十四史》中的有關傳和天文、律歷等志以及《四庫全書》所收子部天文算法類書籍為主,重要文獻史料基本已包括其中。每篇均略述立傳者姓名、爵里、生卒年月、生平事跡以及有關成就和著作,篇末均注明材料出處。傳后并附有“論曰”的簡短評論,也多精當可取。如《杜預傳》論曰:“其論謂當順天以求合,非為合以驗天。此則于千古步算之要概括無遺,所謂立言不朽者當如是矣。”該書草創于乾隆六十年(1795),于嘉慶四年(1799)刊刻成書。該書問世后,又不斷有人依其體例進行續編。首先有阮元的學生羅士林編有《疇人傳續編》6卷,共補遺、續傳、附錄附見古代自然科學家45人,其中大多數是清人。其后諸可寶編有《疇人傳三編》7卷,共補敘、續傳、附見、古代自然科學家125人,均為清人。后黃鐘駿又編有《疇人傳四編》11卷,附錄1卷,其中前8卷補遺、附見中國古代科學家275人,后3卷記述西洋科學家153人,附錄1卷收錄中外名媛8人,共為436人。此外華世芳又編有《近代疇人著述記》1卷。《疇人傳》及《續編》、《三編》建國前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有合刊本,收入《國學基本叢書》中。《疇人傳四編》1955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有單行本。1955年三聯書店出版有《疇人傳》及《續編》、《三編》、《四編》合刊本,為目前的流行版本,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古代自然科學家的事略。
上一篇:《琵琶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癸巳類稿》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