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簡介|鑒賞
短篇小說。周瘦鵑著。載《禮拜六》周刊第六十一期,民國四年(1915)七月三十一日出版。標“苦情小說”。有丁悚為之加批,后面復有丁悚的一小段“識”略作評價。
小說的敘述者“吾”是一條魚,故事就通過魚的所見所聞來展開的。先寫“吾”(魚)在池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時時觀察池邊發生的事情。一天它看到一對戀人在池邊纏綿,另一天又看到男的獨來池邊作畫,看到他拿著戀人的照片。一個多月以后,卻看到女的一人來到池邊曾經纏綿的舊地,無可奈何,望著池水,說了一聲“你恕我!我也出于萬不得已呀!”掉了幾滴淚,嘆息了一陣而去。此后便是先前那男的接連幾夜都孤單單地在池邊徘徊,吟哀詩,讀舊信,如瘋了一般地疾走,呼喚“我的心兒在哪里”,嘆息“事由前定,不可以強求”。有一次竟要尋短見,忽然聽到了鄰近一個屋子里婦人哄小孩子的聲音,大概是由此而想到老母的培育之恩,才返身離去,此后不復再來。
故事情節十分簡單,男女主人公總共才說了三句話(俱見上引),發展過程也并沒有什么特色,不過是婚姻不自由,招致男女雙方各各怨艾而已。有特色的是小說的敘述角度。敘述者是一條魚,但作者與敘述者之間,其實是有著某種聯系的,在一定程度上,它也代表著作者,暗示著作者所想往的某種人生境界。魚的優哉游哉的生活,怡然觀世的姿態,對于男主人公的“拼了長夜無眠,伴他寂寞”的同情,這一切都是與作者相通的。至于魚的自述“社會上種種色色的現象,有時卻在池邊發現,跳過吾的眼簾,有可笑的事,有可憐的事,有可恨的事,有可嘆的事,吾瞧了,真覺得感慨不淺”,則不啻是作者在自述了。有時候,作者也借敘述者發表議論,如:“在下是一條魚,肚子里原只有水蛆、清水和一根根的水草,并沒有一個半個香艷字面足以形容那美人”,竟是裝著魚的口氣在挖苦那些拙劣的艷情小說了。可以說,本篇之所以有些獨到的地方,主要也就在于它的獨特的敘述者。其它方面,也注意到敘事寫景的結合,寫得情景交融,如丁悚在“識”中說的“音流行外,凄惻動人”,這已是次要的了。
上一篇:《飛跎全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鴛鴦影》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