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巒密樹圖
清·戴熙作
紙本設色
縱一一五.三厘米
橫四六.八厘米
藏上海博物館
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雖不遺余力地師古、摹古,但各有風格,均可入賞。“四王”以后,山水畫家不出“四王”窠臼,不是虞山(王翚),就是婁東(王原祁),層層相因,少有生氣。
重巒密樹圖
戴熙是虞山派的忠實追隨者,他處處以王翚為榜樣,在王翚的筆墨形態里,自得其樂,當然難免層層相因的習氣,然而他個性迂闊,人品清淳樸實,而且又有很高的學養,于王翚的樊籬中,仍可顯露一些自己的真情,在每況愈下的晚清山水畫大環境里,稍有己見,已屬難能可貴。《重巒密樹圖》,前樹后山,章法平淡無奇,既沒有上突下瞰的聲勢,也不見曲折幽遠的氣派,它的一切風姿,均在平實中展開。山不高,于平處略聳,山不陡,卻厚實穩重,說是重巒,只是遠近三疊;樹沒有橫斜交錯之態,直干并排羅列,輕煙一帶如織,平林漠漠的意境去媚擯俗,說是密樹,名副其實,樹葉闊點、橫點,也是平平的,或濃或淡,倒是用密實的筆觸,分出層次,分出樹與樹的距離,更分出了樹與山的距離。平淡無奇的章法,有了一種平實中的深度,在仰望不高、俯視淺平的溪山小景里,被云煙遮掩的、似隱似現的朦朧景色,體現平實帶來的崎嶇,一幅畫倘使能令觀者掩卷后有所思,有所想,繼而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必存過人之處,戴熙能在平中掠奇情,實中奪深意,庶幾可得此三昧。
畫跋里還稱:北苑遺法。雖有障人耳目之嫌,卻是彼時的風氣使然。“四王”的不少很有創意的作品,均聲言是古人遺法,師古師得如此不自信,是畫家無法根除前賢陰影的弱點,但優劣還得讓作品來說話。戴熙的“北苑遺法”里,有多少董源的東西,一看自明,然而,王翚的點點滴滴,實在是清晰可辨,因此,這個“北苑遺法”,是王翚吞吐過的董源,不過,戴熙那種輕松隨意的點葉,干筆皴法和濕淡墨烘染并重的畫法,卻是取王翚之一端而略見自己的機杼。這樣,少了王翚的峻峭尖刻,多了自己的溫敦平實,有了自己的些許體會,也就可以稍稍擺脫步趨前人的窘狀。
上一篇:《紈扇倚秋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松風山館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