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賓傳》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長篇人情小說,全稱《新編虞賓傳》,稿本殘存十一卷十一回,按卷八中有語“誰知事不湊巧,及至明日瑤琴回家,虞生告辭已去。此話直至十七回內再敘明白”云云,知本書至少當有十七卷。又卷十評語中說:“蓋作者已將演至一半,雖前數篇步步關照,而后文尚多事跡,恐閱者溯流忘本,欲將前后一束”。則本書總量似二十余卷。題“寓情翁撰”,首嘉慶辛酉(六年,1801)古吳協君氏序,每回后均有評語,或署“寓情”,或鈐“寓情”陰文方印,或不署,疑撰者、序者、評者為一人。此書未見刊本, 《中國通俗小說書目》亦未著錄。
書演虞賓中魁多妻事。略謂明景泰間吳江虞炳,宿儒飽學,困于場屋,后以拔貢選州司馬,赴任湖廣,未幾病卒。炳兩袖清風,宦囊甚薄。其子虞賓,字堯甥,年方十四,隨母扶柩返鄉,艱難度日。旋賓三奪案首,領案入庠。時新任撫臺楊時可,少年鼎甲,歷任清要,立意選拔幾名奇才異能之士,乃懸榜面試生童,擇優充入內課,捐俸獎學。賓再捷案元,一時名動郡城。
蘇州有鄉宦吳氏,兄弟二人俱連登科甲。兄淳在任身故,遺女月娥、子麟傳;弟溥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正統間因王振專權,致仕賦閑,與嫂吳夫人別院鄉居。溥慕賓名,聘為西席。其女月英與堂姐月娥年均及笄,羨賓才名,后復覿面于書齋玉蘭軒,遂彼此系情。
賓拾得銀紅繡花手帕,乃題仰慕之詩,托英婢碧霄帶回。英即和詩一首,另以鵝黃繡花手帕送還。會娥婢翠云代主尋帕,賓方知誤還,再題佳句,以英帕付之。娥接帕覽詩,誤以為表記,遂與婢謀與賓私會。旋溥五旬大壽,眾親與賀,賓周旋客間,風流倜儻。賓、娥、英三人以目流連,為英之表妹王雙鳳覺察,觀賓儒雅俊秀亦欲插身同局,以了終身。
時也先犯邊,英宗親征,兵敗土木堡。其弟郕王立,改元景泰。溥因奉旨起用,英將隨父北行,告娥致意賓,誓欲相從。不久秋闈,賓中亞元。賓、娥經翠云撮合,相會園中桃花亭,各盟誓言,私訂終身。旋賓返縣省親,致仕之通政司使屠龍, 表親、鄉宦屈其伸,各欲以女妻之,賓大窘。
屠、屈兩家爭欲聯姻,各搜過犯,涉訟公堂,賓因得解脫糾纏。春闈將舉,賓赴京應試。楊撫臺其時公干維揚,賓趨舟謁請作伐。時可執斧,賓母登門下聘,娥事遂定。賓至京,溥邀住其西廂,度其必中,請胡光祿作冰人,英事亦定。不料此科因為副總裁、刑部侍郎魏堯臣徇私,侍讀學士張杯亭爭憤,賓落第不中。賓將南歸,英詣西廂送別,囑以娥事,務同嫁不負。賓行至山東遇盜,得老丈施體仁救助始返。雙鳳自見賓后,漸害相思,不可自持,乃與婢牡丹相商,以來吳府散悶為名,尋俟時機。雙鳳后在月娥贊助之下,亦得與賓設誓定盟。
吳江縣令陸公行取進京,向屠龍借貸三千金不得,欲以屠武斷鄉曲事呈上司處治。屠懼,適賓歲終省親,請之通款,其事始息。
山西太谷縣富商金光,往來蘇杭販運紬緞,為山東響馬搶劫, (以下闕如)。
作者措詞富贍,應對裕如,知其明經解史,讀子觀集,實非淺學之士。其評語屢贊《西廂》、 《琵琶》、 《牡丹亭》、亦頗有會心。正文、評語時出灼見,如“古非今,杰士也,混跡風塵,遽以強盜目之, 失之遠矣” (卷八評語)等, 迥非俗論。
小說人物多生活在官宦家庭,本可透視官場,窺察興衰,然政治風云(明代前期正景間事大體依據史實)僅為言情關目,簡書輒止,思想內容、社會含量淺淡,且未脫才子佳人常套,沾沾自喜于一夫多妻,用筆亦稍涉猥褻,格調不高,已是人情小說末流。
不過作品情節曲折,往往節外生枝,又均在情理之中,虞賓風流儒雅,臨危不懼, 遇事足謀,顯非尋常之輩, 月娥、 月英、王雙鳳俱為大家閨秀,而個性鮮明,不相雷同。作者自以其作勝過《平山冷燕》、 《玉嬌梨》,雖言過其實,亦實非一般平庸之作。
上一篇:《鶯鶯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血淚黃花》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