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簡介|鑒賞
傳奇小說,見于袁郊《甘澤謠》。
作品敘述潞州節度使薛嵩,因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兵鎮邊境,有進犯之意,日夜憂郁。被婢女紅線看出,愿為主人解憂。紅線夜行田營,于田承嗣床頭取一金合而歸。次日薛使人送回,以示其威。田承嗣大懼,因此歛兵。紅線功成隱去。
這篇小說的主題,曾有兩種說法,一是婦女解放說。認為紅線身為婢女,成就大事后解脫了自己,辭行而去,因而歌頌了女奴的解放;二是藩鎮割據說,認為作品主要通過紅線解圍,反映當時藩鎮割據的嚴重。根據豪俠小說的性質和書中的內容看,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是作品的主旨。作者寫這篇小說,主要還是歌頌紅線的豪俠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調解和平息藩鎮之間的矛盾,同時改變豪俠者本人的奴隸地位,這只是紅線超人的豪俠行為的結果和派生物。它們在作品中,是為紅線的豪俠行為這一中心內容服務的。這種豪俠思想,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一方面,在俠客身上,寄托著人們除惡揚善、排難解紛的理想和愿望,在這種意義上說,俠的思想是正義力量的化身,帶有一定的理想主義因素,這也是這篇小說思想上可取之處,另一方面,俠客所服務的對象,往往都是封建統治階級成員,而他們的行俠,實際上是在封建統治階級內部斗爭中充當打手和幫兇的角色。這就使他們追求正義和善良動機的意義,受到一定的損害。紅線的豪俠行為也沒有超出這種局限。
小說在藝術上的成就,是令人稱道的。首先,作者把曲折的情節安排和敘事角度的轉變結合起來,使故事變化莫測,起伏婉轉。袁郊一反唐傳奇寫人物故事多為傳記式結構的窠臼,將故事的時間和空間打亂,而以自己的匠心安排來牽引讀者。他把對紅線身世的交代放在故事快要結束的時候,而集中表現她以俠解圍的壯舉;在寫紅線奔田營一段中,當紅線辭別薛嵩奔田營后,作者沒有廉價地滿足讀者急于了解紅線此行過程的心理,而是用夜色送走了紅線,同時也擋住了讀者的視線,把大家仍引到心神不定的薛嵩身旁,讓人們跟薛嵩一起去擔心、去猜想紅線的成功與否。正當大家急不可耐的時候, “忽聞曉角吟風,一葉墜露,驚而試問,即紅線回矣。嵩喜而慰問曰: ‘事諧否?’曰:‘不敢辱命?!謫栐唬?‘無殺傷否?’曰: ‘不至是,但取床頭金合為信耳。’”人們懸在心中的石頭,才算落地。接著,在紅線深入敵營這一關鍵性的部分,也是讀者最關心的部分,作者采用讓紅線直接倒敘的手法,改用第一人稱。這種處理,由于是當事人的直接敘述,更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性。加上這一部分的描寫十分細膩,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其次,小說對紅線形象的塑造,比較成功。她的前世本是位男醫,因行醫誤傷人命,被轉世降為女奴。但她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改變了自己的地位,并且對社會有所貢獻。在她身上,婢女的善良和俠士的義氣融為一體,成為她助人為樂的性格基礎。她的壯舉,是對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思想的有力沖擊,為卑賤者唱起了頌歌。她的形象,已躋身于中國古典文學眾多女性形象的畫廊之中。當然,她的形象也反映了作者的一些局限。其二世輪回的身世,分明是佛教的騙人把戲,至于她偷金合是所謂“氣稟賊星”,更是迷信的無稽之談。
第三,作者對語言的駕馭,也很見功力。作品采用駢散結合的方法,使小說突破了前人多敘述少抒情的拘束,很有文彩,如紅線敘述自己取合一段:
時則蠟炬光凝,爐香燼煨,侍人四布,兵器森羅?;蝾^觸屏風,鼾而軃者; 或手持巾拂,寢而伸者。某拔其簪珥,縻其襦裳,如病如昏,皆不能寤;遂持金合以歸。
雖然文中多用駢句,但文字并不古奧。這種文字,既有節奏感,又使描寫的人物和情節真切感人,有沁人心脾的藝術魅力。明梁伯龍《紅線女》雜劇及《雙紅記》傳奇,京劇《紅線盜合》等均據此小說寫成。
上一篇:《粉妝樓全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絳紗記》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