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閘》簡介|鑒賞
清代長篇公案小說,四卷三十二回。有嘉慶己卯(二十四年,1819)奉孝軒巾箱本, 同治甲戌(十三年)重刊本,上海書局石印本等。卷首有梅溪主人嘉慶己卯序。作者浦琳,字天玉,揚州江都人,為乾隆時著名的說書家。胡士瑩認為今傳《清風閘》實為梅溪主人整理。
《清風閘》寫浙江臺州人孫大理攜其妻湯氏、女孝姑北上經商,因故滯留于鳳陽府定遠縣,得店主王小三資助開酒鋪度日,又得書吏劉公條薦于縣衙為貼寫書吏。孫大理精于簿書,家事漸豐。因湯氏故去,續娶強氏,后又收螟蛉子小繼。小繼溺于嫖,債臺高筑。強氏則耽于淫,與小繼通奸,相謀勒死孫大理,投尸入井,填井作灶。強氏肆意虐待孫孝姑,托媒將孝姑嫁給破落子弟、市井無賴皮奉山。強氏坐產招夫,同小繼成了親。皮奉山平素不務正業,吃喝賭博,巧取豪奪,動輒對孝姑拳打腳踢,孝姑幾不欲生。皮奉山窮極無奈,時來運轉,賭博贏了上萬銀子。他買了座空宅,意外地掘得五窖金銀,驟然暴發,皮奉山也從此好善施仁。包拯至縣巡察,孫孝姑叩衙告狀,終使孫大理之冤昭雪,并將強氏和小繼正法。
據李斗《揚州畫舫錄》卷九《小秦淮錄》記載,浦琳“以己所歷之境,假名皮五,撰為《清風閘》故事”。小說以濃筆潑墨維妙維肖地描繪了清代社會的市井人情。作者精細入微地刻劃了孫大理一家夫妻、父子、母女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展示了市民階層的家庭風貌。作者還淋漓盡致地描畫了皮奉山的無賴行徑,酗酒成癖,耽賭成性, 不務正業,橫行街市,塑造了一個寡廉少恥、游手好閑的市井無賴的典型形象。而皮奉山發跡變泰的過程,一方面表達了市民階層對獲取意外之財的希冀,一方面也展現了人情冷暖的世態風情。全書堪稱一幅生動的市井風俗畫。
但是,作者的主旨在于勸喻世人,安于天命,對皮奉山形象的愛憎傾向頗為暖昧,小說中還摻雜著一些迷信與色情的內容。這些都是市民思想局限的表現。
《清風閘》情節生動有致,而語言卻簡略粗疏。 《揚州畫舫錄》記載,浦琳說《清風閘》故事,“養氣定辭,審音辨物,揣摩一時亡命小家婦女口吻氣息,聞者驩咍嗢噱,進而毛發盡悚,遂成絕技。”看來此書只是據浦琳說書所著錄的腳本,僅存其事梗概,遂致神韻無存。
上一篇:《清平山堂話本》簡介|鑒賞
下一篇:《溫嶠娶婦*》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