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跳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定義]先肯定或否定一種事實,接著對業已肯定或否定的事實加以否定或肯定的一種修辭方式。如同走路走得好好的,突然向后轉身跳了一下似的,所以稱之為反跳。反跳可以同時說明事物正反兩方面的屬性,表面上看似矛盾,實際上并不矛盾,是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事物內在的統一性。
[例釋]
例1: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
例2:打仗,我們太老啦,可是還不夠老,唯恐征兵輪到我們;戀愛,我們太老啦,可是還不夠老,唯恐做情人輪不到我們。(錢鍾書《貓》)
例1中“活”和“死”兩種生命狀態共現于同一話語組合,表面上看是矛盾的,實際上卻從生命和精神不同的角度,透出富有哲理的深意。例2先說“我們太老啦”,后又說“還不夠老”。兩次都是先肯定一種事實,接著又對它們進行否定。兩次雖然都是先肯定后否定,但前者的結果可能是肯定的“征兵輪到我們”,而后者的結果可能是否定的“做情人輪不到我們”。作者非常善于運用表面上矛盾,而實際上并不是矛盾對立的方式,來揭示矛盾卻統一的本質,給人語意深刻、富于幽默情趣的印象。
[辨析1]反跳與反飾。見“反飾”條。
[辨析2]反跳與矛盾。兩者都含有相互矛盾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事物內在的統一性。不少修辭著作認為反跳相當于“矛盾”,可以合而為一。但是,反跳是表面上看似矛盾,實際上并不矛盾;而矛盾的深層語意較為復雜,也有表面上、實際上是一致的;如:“他是個無事忙的家伙。”表面上“無事”與“忙”是自相矛盾的,卻也指明此人性格上確實存在這一特點。
上一篇:什么是反飾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下一篇:什么是割裂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