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棄疾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這是辛棄疾在開禧元年(1205)知鎮江府時寫的一首詞。
當時,經過二十年賦閑生活的辛棄疾還是很激動的,他覺得北上抗金的壯志有可能在這次復出時實現,但大半生宦海生涯的幾度浮沉,又使他隱隱感到理想的實現又很渺茫,于是心情十分復雜。他在鎮江寫的幾首詞中都流露出興奮中有憂慮、希望中有惆悵的復雜情緒,象《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雖然以調子高亢“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收束,但一番懷古、一番追憶、一聲“老矣”,卻流露了英雄暮年的傷感,而《瑞鷓鴣》(京口有懷山中故人)、《瑞鷓鴣》(京口病起登連滄觀偶成)中的“偷閑定向山中老,此意須教鶴輩知”、“山草舊曾呼遠志,故人今又寄當歸”,更表現出他深深的疑慮。就在這首被人譽為“豪放”的詞里,上半片那一聲“悠悠”,也蘊含了他不盡的感嘆。
登高遠眺而傷今懷古是詩詞常寫的主題,登樓時,莽莽蒼蒼的山川原野能使人懷想天下的興亡,涯垠無際的天地則能令人遙想歷史的變遷,王粲有《登樓賦》,杜甫有《登高》詩,都寫于山河破碎之際,都寫了一腔悲愴之情,但很難有人比得上辛棄疾此時心中的悲哀,因為他不是文人而是從異族統治區出來又矢志解救淪陷人民的英雄,但他卻不能揮戈北上只能夢里挑燈看劍,也很難有人比得上辛棄疾此時心中的失望,因為他畢竟年已遲暮,在宦海中幾經簸弄,實際已窺見前途的渺茫,但也很難有人比得上辛棄疾此時心中的激動,因為這畢竟又是一次機會,盡管希望很渺茫,卻足以使一個夢魂日日縈繞于北上抗金的詞人興奮不已。
于是,當懷著悲哀、失望、希望、興奮種種復雜心情的辛棄疾作為抗金前沿鎮江的地方長官,登上城北濱臨長江的北固樓,北望莽莽神州時,便想起了無數歷史往事,而樓下滾滾東去的長江,又讓人想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頓時一種時光無情、英雄遲暮的悲哀,功業難成、理想幻滅的惆悵油然而生。但他畢竟是英雄,當他追尋歷史的時候,也往往會想起那些令人感奮的故事,遙想當年,同樣固守東南,北抗曹操、西拒劉備的孫權,豪興涌發、少年英豪,也曾統帥千軍萬馬,揮戈用兵,使人不敢小視。盡管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以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卻不知當世仍有一英雄在,直到幾敗之后,才不得不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
懷古的詞很多,大抵懷古詞都必須將自己的心境化入歷史,又用對歷史的吟唱來表現自己的感興;也都必須用舊事典故來點綴,既點出史事又豐富內涵。不過,象辛棄疾這首詞一樣能兼容好幾種絞結在一起的情緒的詞作卻不多,在這首詞里,情緒開闔漲落的變化很大,但轉換銜接卻很自然,表現得也很含蓄;象辛棄疾這樣善于化用典故,并且用得輕松的人也不多,因為詞中用典一要貼切、二要合律、三要與上下文語脈連貫,而“天下英雄”、“生子當如孫仲謀”等直接來自古籍的詞、句被他信手拈來,竟天衣無縫,一氣貫注,生動有趣,實在是很難得。至于這首詞的意境,自是極開闊深遠,“滿眼風光”、“不盡長江”給予讀者以浩瀚的空間感,而歷史的引述與追懷則給讀者以幽遠的時間感,而這上下千年、縱橫萬里的時空與內中蘊含的復雜感受,卻不過是從站在北固樓上的辛棄疾心頭發出,在一首短短的小令中凝就。
上一篇:(元)劉秉忠《南鄉子·南北短長亭》原文賞析
下一篇:(宋)蘇軾《南鄉子·送述古》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