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戲曲·秦王破陣樂
又名《破陣樂》,是唐代馳名中外的一部樂舞。曾繁衍出多種表演形式,無論在燕樂或雅樂的演出中,還是九、十部樂,或是坐、立部伎的節目中,均有此曲。唐高宗的《神功破陣樂》、唐玄宗的《小破陣樂》均源出于此。它本是隋代末年的一種軍歌,雜有龜茲音調。武德三年(620),秦王李世民擊敗叛將劉武周,使得建立僅有兩年的唐政權得以鞏固,軍民便作詞填入《破陣樂》于凱旋慶功時歌唱。李世民當皇帝后,親自為《秦王破陣樂》設計舞蹈,魏徵、李百藥等填寫新詞,《秦王破陣樂》遂成為一部大型的作品。這部作品具有“發揚蹈厲,聲韻慷慨”的風格。《破陣樂》流傳甚廣,影響遠及印度、日本等國。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談到中印度的戒日王和東印度的拘摩羅王對此曲大加贊賞。武則天時的日本遣唐使也曾將《秦王破陣樂》帶回日本。日本現存有原件,何昌林根據唐代樂工石大娘于大歷八年(773)傳下的《五弦琵琶譜》中之第二十六曲《秦王破陣樂》譯解成曲,并與唐代遺留下來的《破陣樂》歌詞合成詞曲組合稿。據記載,《秦王破陣樂》的音調是以漢族清樂為基礎,又雜有龜茲樂的成分。在“立部伎”表演時,“擂動鼓……聲振百里,動蕩山谷”,確實能激昂斗志,振奮精神。
上一篇:圖書編輯出版·私家目錄
下一篇:小說·章回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