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嘩與騷動》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長篇小說。作者福克納(1897~1962)是美國著名小說家。本書1984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李文俊譯。福克納其他重要作品有《我彌留之際》、《八月之光》、《押沙龍、押沙龍》等。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了福克納。
這部小說講的是美國南部一個敗落的中產家庭的過去和現在。這個家庭曾出現過好幾個將軍,一個州長及許多有錢的農場主,但現在這家的4個兒女,一個是白癡,另一個是熱戀哥哥具有變態心理的女兒,一個是粗暴的騙子,一個是熱戀自己妹妹的自殺者。作者通過這4個兒女描述了這個敗落的家庭情況。故事雖然發生在幾天內,但是通過人物的聯想,作者卻把時間和空間無限擴展開去,心理分析的描述獲得了充分發揮。這部小說采用了多角度的敘述方法,讓班吉、昆丁與杰生三兄弟各自講一篇自己的故事,隨后又自己用“全能角度”,以迪爾西為主線,講剩下的故事。這幾個部分并不重復,即使有重疊之處,也是有意的,它們像幾十塊顏色、大小不同的玻璃,雜沓地放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絢爛的圖案。同時,作者有意識地使故事、人物、結構,與《圣經·新約》中的所記基督的遭遇大致平行起來,使這部小說成為一個探討人類命運的寓言,具有更豐富的內涵。
上一篇:《哥達綱領批判》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圍城》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