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錢鐘書(1910~ )著,1947年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8年再版,1949年三版,香港曾出過“盜印”本。198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重版,并于1981年、1982年、1984年、1991年4次重版。初版較為草率,不少字句和標點脫誤。重版時錢鐘書自己校看并“有節制地修改了一些字句。”初版《序》被刪去一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夏志清教授撰文高度評價《圍城》,由此引起西方學者的廣泛注意,該書被譯為英文、日文、俄文、法文、德文。成為在西方最受稱道的中國小說之一,認為《圍城》不止是寫戰爭圍困的中國,也是寫被現代文明包圍的古老文明的中國。主人公方鴻漸孤寂的困境不止是個人的,也是人類普遍的,“小說寫出了現代人的悲劇感”(新加坡學者王潤華)。《圍城》刻畫了一批獨特的知識分子形象,錢鐘書在《圍城·序》中說:“在這本書里我想寫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角色當然是虛構的,但有考據癖的人也當然不肯錯過索隱的機會,放棄附會的權利的。”近年來掀起《圍城》熱,也不乏錢鐘書預言的“考據癖”,但多數學者為《圍城》所蘊涵的深刻思想,廣博的文學、哲學、歷史、宗教,法律等學科的知識所傾倒,為《圍城》的細膩的心理描寫,語言豐富機智的藝術魅力所征服,譽《圍城》為“新《儒林外史》”。
上一篇:《喧嘩與騷動》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大眾哲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