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王結
南鄉子·秋日旅懷
秋氣入簾攏,矮榻虛軒睡正濃。夢覺黃粱初未熟,相逢,都在邯鄲逆旅中。擾擾正愁儂,雨霽西山翠幾重,更上層樓閑徙倚,晴空,目送冥飛萬里鴻。
這首小詞寫旅途中的感受,是詞人當時復雜心態的反映。“秋氣入簾攏”,點明季節,切題之“秋”,寫寒涼之氣透過窗簾進入內室,開篇即造設一種冷寂凄清的意境。“矮榻虛軒睡正濃”,順承,寫簾中人。“矮榻”,矮小狹長的臥具。“虛軒”,寫睡處的寂寞空蕩。簡陋的臥具,空寂的臥室,客中苦況畢見,為下文寫“旅懷”作足了氣氛的渲染。“夢覺”句承“睡”字。唐沈既濟《枕巾記》述盧生在邯鄲旅舍中借道士呂翁的青瓷枕入睡,夢中經歷了他熱烈追求的出將入相的生活,榮耀非常,醒來后發覺店主所蒸黃粱飯尚未熟,因而大徹大悟,萬念俱消。此句借用來表達人生的如夢的感嘆,既是虛境,又是實寫。“都在邯鄲逆旅中”,更進一步,將盧生黃粱夢與自己聯系起來。“逆旅”,即旅舍。二句落到“旅懷”正題,是對自己仕宦生涯的反省,謂自身之追求猶如盧生之黃粱一夢般虛幻。一種為功名富貴所累的愧悔之情,躍然紙上。
過片“擾擾正愁儂”句,說這紛擾的世事使人愁苦。“儂”,猶“我”是古代吳方言。此句承上啟下,過渡頗為自然。“雨霽”句轉寫雨過天晴,青山更為翠綠的眼前景色。正為世事,為現實人生所困擾的旅人見之自會耳目一新,精神振奮。“翠幾重”,暗示了詞人這種心情的轉化,并由此而引出了下文的“更上層樓閑徙倚”。“更上層樓”,用唐王之渙《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意,表胸襟的開闊,眼界的高遠。“閑”字則顯示其時心境的超脫自然。結尾“晴空,目送冥飛萬里鴻”二句,寫“更上層樓”后的所見,正是當時振奮開闊又超脫自然心境的反映。“冥飛”,高飛。“目送”句既用三國魏嵇康《送秀才人軍》詩“目送歸鴻,手揮五弦”句,又暗含晉陶淵明《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之“望云慚高鳥,臨淵愧游魚”意,既有頓悟后的魏晉名士般的曠達瀟灑,又有對自由自在地作萬里飛翔的鴻雁的企羨,對污濁官場的厭倦和對不受羈絆約束的自由人生的追求。一“送”字,扣住了“旅懷”的題旨,也活現了詞人凝神遠眺,若有所思的情態,使詞的結處顯得格外意味深長。
詞人青年時代即出仕,為官屢有善政。據《元史》本傳,他在朝“援引古訓,證時政之失,冀帝有所感悟”,并因革除弊端而得罪近侍,“譖詆日甚,遂罷政”。長年的仕宦生涯使他深深地體味到官場的黑暗紛擾,故屢有為虛浮的榮華富貴所累的愧悔,并產生了退出官場去追求自由人生的想法。在文宗天歷二年(1329)拜中書參知政事時,他就曾“入謝光天殿,以親老辭”。他的另一首秋日旅懷之作《摸魚兒》(快秋風)也曾有“癡絕處,又刬地,欲操朱墨趨官府”等句,寫自己為功名所累的癡謬。雖然他最后并未能脫離官場的束縛,但本詞所寫的由《枕中記》故事所感而產生的思想變化卻真實自然,并非無病呻吟。
上一篇:(元)張翥《南鄉子 驛夫夜唱孤雁,隔舫聽之,令人凄然》
下一篇:元代·劉因《南鄉子·張彥通壽》原文賞析